第164章 君子藏器于身,锋芒内敛!(1 / 2)
大明朱家,朱元璋扮演着严父,马秀英则扮演着慈母,加上朱标这位宽和的兄长。
那些年,紫禁城中朱家人小打小闹有过,但总体氛围很是和谐。
可自从洪武十五年,马秀英离世后...情况便发生了些变化。
当剑鞘不在,天子宝剑便再无人可约束。
其锐利之盛,不仅仅让朝堂上的官员感到畏惧,亦然膝下诸子奉若神明,丝毫不敢违逆。
是故。
马秀英的离世,不单单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等子嗣感到悲伤。
可以说,整个天下都为之恸哭。
其中哭的最为凶的,当属那时朝堂上的百官。
因为他们心中十分清楚,马秀英不在,无人再可劝阻生性多疑、嗜杀的洪武皇帝。
事实也确实如此。
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株连甚广。
甚至,早在洪武十三年就结束的胡惟庸案,在洪武二十三年再起。
洪武皇帝再兴大狱,《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杀了几十家的权臣勋贵。
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因与胡惟庸有勾结而被处死。
其中,位居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始发时,因为元勋皇亲,已免于追究。
但在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有人举报李善长与胡惟庸共同谋反。
事情捅到洪武皇帝的龙案,遂决定顺水推舟,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
连续三大案,杀的天下百官、勋贵瑟瑟发抖,夜晚时常门户紧闭,唯恐有锦衣卫敲门请他们去诏狱喝茶。
南京城中的官员在上朝前,都会与家人哭别,甚至家中常备棺材。
这也导致,朱元璋这位洪武皇帝在天下官员、士绅的心中印象极差。
好在,民间的百姓们却是举双手支持。
三大案株连甚广,其中定有受到无妄之灾的人,但大部分人,绝对是死得其所。
而经过这三次牵连甚广的屠杀后,洪武朝的官场风气变得好了许多。
毕竟,谁人都知晓当今龙椅上坐着的那位天子,是真能下手把刀架在天下官员的脖子上。
其麾下的天子亲军锦衣卫更是无处不在,密探遍布整个大明天下。
不过,这些对于朱桢来说都很陌生。
因为他早在洪武十四年便离开了紫禁城,就藩琼州,此后鲜有归京。
行完祭拜礼后,朱桢平复情绪,迈步站到一旁,朱橚随即上前从供桌上拿起三根线香。
点燃后,神情恭敬、肃穆的插在香炉中。
接着推金山白玉柱般双膝跪倒在了蒲团上,额头重重叩在冰冷金砖上。
“砰砰砰——”
“母后,五郎看您来了。”
“砰砰砰——”
“砰砰砰——”
待其行完三拜九叩后,立在一旁的杨远很有眼力见的赶忙上前,将监国周王殿下自蒲团上搀扶起身。
朱橚转身迈步来到朱桢身旁,二人静静的看着面前挂在墙上的马秀英画像。
许久不言。
二人其实都有千言万语想要与画像中慈和的妇人倾述,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走吧,去东陵祭拜兄长。”
朱桢最后看了一眼画像中笑容温和的人,深深一躬,起身后毅然决然大步转身,走出享殿。
看似冷淡,实则心中却在低语:“娘亲,若有来世,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