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享琼州万民香火!明军战力衰败!(1 / 2)

加入书签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一点朱元璋很清楚,想当初他于应天府称帝,立国大明后,兴兵北伐,用的是驱逐鞑虏,恢复华夏的口号。

此举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借用了天下百姓心中对华夏的信仰之力。

北伐檄文一发,明军王师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蒙元鞑子望风而逃。

最终一举攻入元大都,收复了华夏丢失了将近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

那个时候,明军是正义的使者,是为了整个华夏对抗暴元鞑子的王者之师。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现如今的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发现麾下那曾经吊民伐罪,替天行道的明军,根基已隐隐有败坏的迹象。

这在封建王朝时代其实很正常。

先秦始皇帝奋六世余烈,麾下虎狼横扫六国,终铸成华夏大一统王朝时代。

那时,秦国将士闻战而喜,为战而生,因为底层百姓唯有在战场上获得战功,方能有机会改写人生命运,加官进爵。

可等到秦国灭亡六国,一统天下之后。

国内战事稀少,军功制遭受严重损坏,将士的地位逐年降低。

再到后来始皇帝崩于沙丘,赵高与李斯矫诏,秦二世胡亥登基为帝。

其发布的一系列政令,终是将那支横压六国的虎狼之师的脊梁打断。

先秦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原先六国的贵族清除不彻底,国家制度的不合时宜,二代君主的残暴无道。

而其中,秦军战力较之横扫六国时期的大幅降低,是重中之重!

又如盛极一时的前唐,立国之初府兵制让国家拥有大量的可战、能战、善战之兵。

然而,到了唐明皇末期,吏治的腐败,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府兵制加速崩塌。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终引发了让前唐从巅峰跌落的安史之乱,自此开始,前唐便一直走下坡路。

再比如前宋。

前宋武人的地位其实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并不算差,最起码能与文人分庭抗礼。

可烛影斧光事件后,宋太宗赵光义上位。

依照其兄留下的策略平定中原后,赵光义便转头瞄准了辽朝占据的燕云之地,并选择御驾亲征,昭显决心。

然,在宋太祖手中纵横驰骋,战无不克的宋军,到了这位不太知兵的宋太宗手中,变得不堪一击。

最终在幽州城外的高梁河,辽军大败宋军,宋太宗大腿中两箭,只身驾驶驴车逃离战场。

因此事,宋太宗赵光义被民间百姓私下称为驴车皇帝,高梁河车神。

经此一役后,前宋元气大伤,军事方面转攻为守。

而得罪了一大批武将的宋太宗,为稳固皇权,开始有意打压武人,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风气。

前宋以文治武的祖宗家法,由此形成,并一直延续到前宋灭亡。

最后甚至就是暴元。

其前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帝国,在那个时代完全就是无敌的存在。

先后灭亡西夏、金、前宋,西域臣服,高丽自称儿国,更是西征万里屠城无数。

但才入主中原不到百年,曾经不可匹敌的蒙古铁骑,八成皆已不复当年祖辈的英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华夏数千年历史底蕴,有太多太多的例子,朱元璋老早就在警惕明军战力下降这一问题。

于是,他制定了卫所、军户制度。

规定凡军伍后代,皆为士卒,想用这样代代传承的形式,来保证明军的战力。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如今大明立国不过才二十五载,朱元璋手下的锦衣卫便汇报了数起地方卫所主官视麾下军户如私奴的情况。

而之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