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其实我们都是地下工作者(2 / 5)

加入书签

长途、传真之类的事务。

    所以现在算是很灵活应用了。

    谁让他身边恰好还有个电讯工作人员呢,等待电话接通的时间里,询问商量这电话百分百能被窃听。

    让卫东就颇为跨越时代技术意识的耍个花招:“翟秘书好哦,我是让卫东,列边在列哈有些鬼幌子要招呼哈……”

    很刻意的加重加料江州方言,甚至都不完全是江州味儿,蜀地周边的西南方言各有特点,但相互基本能听懂。

    没传说中江浙等某几个方言那么如无字天书般绝对难懂。

    说快了,外地人也不是很好理解。

    慢一步拨打的市里面办公室传真电话也接通,沈翠月无声的给这边做个手势,董雪晴已经小心翼翼的把几张剪报先传过去。

    按照电讯员工的理解,语音电话是百分百会被录音,尤其现在每天往内地就这么点儿量,到江州估计就个位数电话。

    很容易的。

    所以让卫东故意突然换成江州方言,让那边立刻哦了声就明显捂住话筒。

    他再来句:“列叫人切看哈,发列个传真,事情我还色得说哈……”

    翟秘书那边借着去看传真,已经换了个江州本地口音来接听:“列说啥子事。”

    也是加重加料还加快的混淆。

    让卫东配合上:“没什么大不了,回来再说,我的思路还是来都来了,尽量吸引些大港商投资,无论是到江州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是好事,至于立刻出现这种新闻,懂的都懂噻,我打电话回来就是先提一句,局面很复杂。”

    本来让卫东还建议用手写传真回去解释情况。

    董雪晴都猜测很可能在HK某个地方有台传真机在同步出内容。

    汉字反而容易被看穿。

    让卫东才想起网上段子、电影桥段之类用方言。

    就这他也说得简单隐晦加了点暗示。

    其实只要看到那含糊不清的剪报上文字内容,翟秘书那边就应该明白了。

    那本地口音也明显是在当传话筒:“好咧,莫得啥子包袱,列心放包包头嘛。”

    让卫东也配合上:“我晓得,豆是通个气咧嘛,豆楞个了哈。”

    挂电话。

    酒店商务中心大都是那种装修豪华、隐秘的小单间,适合三五个人坐在里面洽谈开会,有电话有传真机,有沙发有洽谈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