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路子瞬间走宽了(2 / 5)

加入书签

bsp;这会儿也没广告法所不能蹭,再说这俩称呼也没问题。

    第一枚国产彩色胶卷呢,第一台人民相机,一起为第一枚金牌欢呼,没毛病。

    哪怕有相机行业的其他人觉得刺耳,什么叫第一台人民相机,这是什么定义来着?

    可旁人只要一句,你能卖到29块一台吗。

    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照相机,那才叫人民相机。

    这年头报纸才是最主要的传媒工具,全国学校、工矿、机关、街道居委会,甚至农村村口、城市公交车站,到处都有“阅报栏”。

    全都里外三层的扎堆仰头读报。

    就问这广告效果好不好。

    相机上的“X”标志无比醒目,甚至比凯旋二字传播率更广。

    “就是那个叉!”

    叉叉相机的影响力从此就镌刻在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

    以至于后来那个叉再出现到卫生巾包装上,所有人都能联想到。

    当然让卫东他们这会儿也来不及联想,几乎彻夜未眠的让卫东后悔了,老子该把一堆人调来酒店看电视。

    现在只有他自己看,不停换台的查看各家外国电视台出现的画面中,哪里有国内运动员。

    然后轻易看见爱克斯相机出现在各家电视拍摄画面里。

    就只要有我国运动员的镜头画面,就多半能看见那台黑乎乎的小相机。

    只能不需要任何调节操作,就是个简单记录功能的爱克斯相机,恰恰无比契合运动员这个使用群体。

    谁都没想到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届奥运会。

    被让卫东的团队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蹭到。

    应该是前所未有的突然出现这种廉价相机,让运动员到工作人员、参赛领导都“流行”带上一个,去拍摄记录下这次难得的经历。

    这不违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但是当冠军真的出现,当我国运动员在各种赛场上争芳斗艳的展现自己时,这玩意儿的出镜率也太高了。

    只要使用者把照相机从昂贵的影像创作设备,拉到随手可拍的生活记录工具,变成如后来手机镜头般常见的东西。

    这玩意儿就能迅速风行。

    话说连手机镜头,后来在直板机上先出现,也经历了好几年漫长的适应期,被各种照相机嘲讽,被消费者忽视,存储空间不够,照相精度不够,但谁都无法抵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