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4 / 5)

加入书签

就停滞不动,这就是整座城市有没有真心想改革开放的区别。”

    李姐和那几位技术员把领导认出来,惊得不行。

    又忍不住喜气洋洋,有领导这么亲近支持,自家的企业肯定稳得不得了。

    实际上让卫东和老领导分分秒秒都在拔河。

    要说这么座地级市,一个小小的食品厂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吹牛逼,摁下去也不会泛起什么浪花。

    但让卫东拼命表达的就是像摁贸易行那样摁下去简单,慢慢这地方就枯萎了。

    这关的不是人,摁的不是事儿,是所有人观望改开的信心啊。

    小到一个贸易行门市部,大到一座工厂,一个产业,甚至满城的生意人。

    都会悄悄的远离。

    谁也不愿卖着瓜子被抓去坐牢吧。

    哪怕去个江州,都比在这里强多了。

    同样都是依托长江的码头城市,商州几乎就是等比例缩小的江州。

    甚至百年前是商州更繁华。

    现在“同班同学”都成了计划单列市,这里还坐在最后一排的垃圾堆旁边摆烂。

    让卫东列出来的恰恰就是往后三四十年,各级地方面对外来投资、民企,甚至外地游客泼天富贵的最佳作业。

    齐心协力的各部门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不过姨妈巾这事儿,是恰好触动了半边天的主人翁精神,更让所有系统的半边天都能积极支持参与,在这年代也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特殊项目。

    而让卫东这么表达出来,就是学霸那边从上到下都多么厉害,统一思想,理解局势,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老领导脸上也不可避免的有触动。

    但直到跟屠宰场签署过猪下水专供协议,又过江去机械厂查看了忙碌一片的设备现场。

    老领导已经是公开表达了支持,再满意也没有。

    让卫东迂回包抄,全力展示的目的,都是为了汇集成最后一句话:“所以咱这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已经明明白白,能不能把老尤给放出来了?”

    所以说他还是嫩了点,火候掌握得不精准。

    反而被老领导看出来核心需求,呵呵一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现在专案组都并进改委会了,你负责这方面工作,可以按照改革开放的进展打报告啊,如果合理的话我可以批准的。”

    卧槽!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