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突破极限(4 / 8)

加入书签

我需要的是年轻有为,能做实验的学者,最好是青年学者,院士这些,都百八十年不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了,所以还是算了吧。

    这方面需要依赖官方来帮我协调统筹。”

    年轻有为?没少上网的宋南平从中只听出了两个字:牛马!

    要的是能做实验的牛马,不要只知道指挥的老登。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林燃接着说:“还有场地这些,都要麻烦燕京方面来统筹了,其实最好就在申海,我不太想跑到燕京去。”

    宋南平点头道:“好。”

    至于为什么不在阿波罗科技内部找人来做实验,因为这方面人才不够。

    本身阿波罗科技又不搞光伏材料研发。

    华国搞这种最多的就是高校,钙钛矿电池各种逼近极限,在过去十年里,钙钛矿是最好发文章的富矿,几乎每个高校的材料系都有做钙钛矿的好手。

    靠着这个,申请青千、国基的年轻学者不在少数。

    你想要做这方面的工作,靠华国官方来统筹效率最高。

    林燃可没有什么生意都要自己做,什么赚钱的业务都要放在阿波罗科技这个篮子里的想法。

    林燃主导的项目,还是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光伏工程,那肯定来的最多的是申海交大的牛马,不,是青年学者啊。

    申海交大大把的人在做这方面工作。

    蒋太良和赵一冰就被找来了,当然被找来的不止他们两个,交大来了五十来号人,总共两百来号人里,交大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大家做的方向差不多,也互相都认识,只是关系远近的区别而已。

    蒋太良和赵一冰关系比较好,大家合作发表过很多篇论文,一个太凉一个一冰,天然就容易亲近一点。

    因为这已经是年底了,马上就过年了,先是院里紧急通知他们准备衣物,要做好不回家过年的准备,有临时紧急重要的任务。

    这就让他们很纳闷,按理来说,做材料的,不会有这样的任务分配下来才对啊。

    他们也没接过涉密项目。

    然后被安排在一处申海郊区一眼就不一般的住处,大家互相打招呼才意识到,来了两百来号人。

    第二天,在偌大的阶梯教室,林燃站在讲台前,大家这才恍然。

    我说哪个神仙有能力把我们给聚集起来呢,燃神啊,这就不意外了。

    最年轻的两院院士,有这个实力是应该的,更何况对方深受重视,被誉为华国科技突破的最大希望。

    赵一冰低声道:“林教授就不奇怪了,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