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上钩的东德佬(4 / 7)

加入书签

我们很感兴趣。」

    魏斯语气缓和道:「我相信贵方一定实现了某种技术突破,在当前环境下,这点足够令我们感到钦佩。

    我们希望参观实验室,了解设备运行。」

    李志强说:「我们会考虑的,需上级批准。」

    大山深处的神秘51区,东德代表前来的消息和试图谈判内容当天就以电报的方式传到这里了。

    钱院长的办公室把黄昆找来,「黄教授,和你们预判的一样,东德那边上钩了。」

    黄昆点头道:「上钩了就好,我们的工业基础太过于孱弱,不和东德合作,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实在难以有所突破。」

    此时的51区在大量方面仍然处于一个追赶阶段,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认知,他们知道前方清晰的方向要怎麽走。

    「只能说赶上了好时候,全球主要国家空前重视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慧技术,导致大家都提高了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重视,听说东德他们还打算用计算机来搭建一套经济指标的管理系统。

    只要我们手里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来谈。」钱院长说。

    作为51区科技领域的实际负责人,钱院长很清楚当前围绕树莓派研发的困境。

    重点就体现在高精尖工业体系的薄弱。

    此时的51区已经制定下要在可携式计算器和存储晶片这两个方向有所突破的目标了。

    前者是因为树莓派自带的科学计算器功能,让他们意识到类似的科学计算器如果能够做成可携式,或者哪怕大一点也会很有市场。

    后者则是因为,树莓派那和卡片一样大小的体积,居然能够实现存储海量数据,结合存储晶片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再考虑到矽基的特性,他们几乎能够肯定矽基晶片是能够用来存储的。

    并且此时他们已经造出了具有存储功能的晶片,但此时的存储晶片更类似于触发器,而不是后世的DRAM,这些触发器由双极电晶体构成,每个触发器存储1位数据,存储的数量实在太少。

    围绕这些困难,华国需要引进外部技术支持。

    莱比锡贸易博览会属于是一次钓鱼。

    实际上送给东德的样品,要比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品质好得多,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样品,为的就是让东德意识到华国技术的不凡。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想和苏俄合作,是不现实的,东德尽管在zz上靠拢苏俄,但双方还有的谈。

    「唉压力太大了,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德州仪器的矽纯度能够做到7N,在工艺上,理论上即便是我们没能掌握的CZ法矽,最多也就只能做到6N。

    但德州仪器能做7N,这还是公开资料上显示的,可能他们实验室能做到8N。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