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采访:上干货(7 / 7)

加入书签

比。

    电影要和好莱坞比,精密制造要和德国比,电子要和日本比,这样比下来,当然就会觉得哪哪都不行。

    但国家其实一直都有规划,默默追赶,这几年开始在电影领域发力,放出各种刺激性政策,所以国内电影肉眼可见的在变好,别的不说,《环太平洋》《2012》即便拿到好莱坞,也是第一序列的科幻片,这不就是进步吗?”

    “那你觉得其他人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跟着星辰娱乐学就好了。

    我们已经给你们打了样,抄作业都不会吗?

    之前的手册都已经写了,《环太平洋》是怎么样一点一点拍出来的。

    不要求你们一定也要做科幻片,但至少要考虑特效技术。

    尤其是导演~

    我知道很多导演都不愿意接受新技术,举个例子,陈诗人当初拍摄《无极》的时候,先涛数码就吐槽过,陈导根本不懂特效。

    正常的特效,在开拍之前,镜头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特效总监介入了,但陈诗人呢,一切都是想当然,他觉得应该这么拍就这么拍,拍完了才拿给特效公司,特效公司一看,根本实现不了,最后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就是五毛特效……

    导演这个职业一定要学习前沿技术,别人都用新技术,你不用,那不叫情怀,那叫自取灭亡。

    电影人必须有危机意识,《环1》和《2012》的时候,别看票房成功,但我也知道,用的是人家美国的技术。

    如果哪天人家不让用了,国产科幻电影刚刚打开的大门就关上了。

    那怎么办?

    我们中国人最知道自食其力了。

    所以我特意收购了国内的四家特效公司,并进行了整合,创办了‘天工异彩’特效公司。

    软硬件,工作流程都是对标的世界第一流的特效公司。

    《环太平洋2》的特效工作,已经交了一部分给‘天工异彩’来完成。

    在这里我也打个广告,天工异彩承接各方订单,我不敢保证一定是价格最低的,但第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国内的价格,好莱坞的品质,这是我给出的承诺~”

    央视访谈这么好的机会,张辰肯定要顺便打广告的,否则访谈还有什么意义?

    董建强感觉访谈好像快要结束了,狂刷存在感:“我也呼吁,国内的那些同行,不要一直抓着文艺片不放,要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做市场喜欢的电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