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抗日神剧(5 / 6)

加入书签

  而宁昊的一句话,他就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虽然距离执导电影还远,但起码跟电影沾边了。

    眼镜学生的遭遇立马感染了众人,大家纷纷自我介绍。

    张辰则和他们随意的聊着:“别这么拘谨,咱们都是跟电影打交道的,随便聊聊就好。你们既然是北电的学生,平时在学校里肯定也会自己拍一些短片吧?”

    这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刚才还略显羞涩的女生李薇立刻接过话茬:“对!我们去年拍了一部关于老北京胡同的短片,讲的是祖孙俩的故事,还在学校的电影节上拿了奖呢!不过拍的时候特别难,资金不够,设备都是跟学校借的,演员也都是同学客串,经常拍到半夜还在胡同里跑。”

    “资金和设备确实是学生创作的大难题。”

    张辰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理解,“我当年刚入行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找老师帮忙,找学校借设备,最终才拍出了《黑暗侵袭》。

    但你们要记住,这些困难其实都是宝贵的经验,它们会让你们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也会让你们在未来面对更大的项目时,更懂得珍惜和利用资源。”

    宁昊也插了进来,指着眼镜学生身上的“鬼子兵”服装,调侃道:“你们现在扮演的角色虽然戏份少,但也是体验创作的好机会。

    就像你刚才演的这个鬼子兵,虽然只是站在后面当背景板,但你可以观察主角的表演,琢磨导演的调度,甚至可以思考,如果这个角色有更多戏份,你会怎么去塑造他的心理活动。

    这些细节积累多了,对你们以后当导演、当演员都有好处。”

    眼镜学生眼睛一亮,连忙点头:“您说得太对了!我之前就是觉得群演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机械地跟着调度走。现在想想,其实每个角色都有他的价值,就算是背景板,也能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让整个场景更真实。”

    “还有剧本!”

    另一个男生激动地说,“我们看《雪豹》的剧本时,觉得有些情节特别有张力,但也有些地方跟您刚才说的一样,有点太夸张了。

    我们私下里还讨论过,如果是我们来改,会怎么调整那些‘神剧’情节,让它更符合逻辑,同时又不失去戏剧冲突。”

    张辰饶有兴致地追问:“哦?那你们有什么好想法?可以说说看。”

    那个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们觉得,周卫国断了胳膊后,不一定要让他还能精准打飞鬼子的帽子,可以改成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设置陷阱,或者用智谋引导战友完成任务。

    这样既突出了他的英勇和智慧,又不会违背现实逻辑,反而更能体现抗日战争中,先烈们是靠勇气和谋略取胜的,而不是靠‘超能力’。”

    张辰听完,忍不住鼓起掌来:“这个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