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满斗村玉米种植基地?(2 / 3)

加入书签

p;   冯家栋听着毛长海的话,立马竖起大拇指。

    “不错,有见地。”

    “看来长海儿同志也觉得耕者有其田,是最好的致富方式。”

    冯家栋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满斗村地方大,耕地也多,咱们下午看了一下,基本上家家有地,有的种水稻,有的种玉米,但总体还是种玉米更多。”

    “我觉得满斗村适合成立玉米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玉米经济。”

    “全村的耕地已经超过五千亩了吧?”

    毛长海在一旁回答道:“书记,满斗村一共有水田一千五百亩,旱田四千五百亩。”

    “哦对了,书记,我们这边的亩都是大亩,十亩就是一晌地。”

    “所以满斗村有水田一百五十晌,旱田四百五十晌。”

    “水田就是水稻,旱田就是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

    毛长海仔细的介绍了一下满斗村的耕地情况。

    冯家栋背着手,笑着点了点头:“因此,发展玉米种植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老百姓,尤其是农民最快的致富方式就是耕地啊。”

    “总说工业化重要,但是工业化的前提是农业发达,如果农业生产力跟不上,再多的工业产值,也会饿肚子,粮食会被人卡脖子。”

    “满斗村,必须成立玉米种植基地。”

    冯家栋从满斗村离开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想明白了。

    现在说也只是给毛长海透露一下自己的想法,让毛长海之后跟乡党委班子讨论的时候,过一下会议。

    “这个…”

    毛长海有些为难,因为满斗村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杨东规划好了,要成立水稻基地,花大力气把水稻产量搞上去,至于旱地则要集中起来种菇娘。

    菇娘,一种水果,这个水果价值很高,营养也很丰富,但是非常挑土质的土壤。

    而满斗村的旱田土质比较好,最适合种植菇娘这种作物。

    由县里聘请专家,为老百姓普及种植菇娘经验,也会找其他一些有菇娘种植经验的农民来推广。

    杨东给他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样是旱田,满斗村种植一晌地玉米的净利润大概是七千元到八千元左右,但是如果种植一晌地的菇娘,净利润大概是两倍到五倍。

    至于为什么跨度这么大,是因为菇娘每年的收购价格不一样,其次也区分地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