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点巧合了(2 / 3)
发生的历史,江成虽然拿不出整体的双缸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图。但他能提供汽油发动机的油气混合数据,能提供火花塞,化油器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设计指导。
加上电机厂那边的技术人员也提供一些点火系统的帮助。
至于精密零件,还没高到非得全自动化设备才能生产的地步。
一些小型的精密零件,汽车厂以前的那些设备就已经可以生产了。现在汽车厂这边都有机械设备厂的技术员过来学习设备如何设计了,在尝试仿造汽车厂升级后的设备。
厂里的机修人员,都被邀请去一些厂进行技术指导了。
江成在设备升级这一方便,已经很难发力了。不是说已经到顶了,但也差不多了,除非国内在一些材料上进行突破,江成还能对很多设备进行优化。
现在江成在努力生产各种产品,其实是想以需求带动一些其他工业的发展。当需求达到一定量时,江成不相信上面的部门还依赖进口。不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
就像橡胶厂,它一开始是目标是生产雨衣和雨鞋的。现在因为汽车厂的需求,轮胎产量在增加。而且因为橡胶厂能生产出汽车轮胎,不光是给昌城汽车厂供应。
还有其他需要轮胎的单位都向工业局提出了需求,希望橡胶厂能生产一些只能进口的轮胎。
但是橡胶厂无法为一些乱七八糟的车辆生产轮胎,原材料橡胶依赖进口。而且橡胶厂目前以配合汽车厂的生产为主。
汽车厂生产的轻卡每个月都在产量上升,而且托盘车和堆高车的产量增长的更快。另外还要配合工程师江成的新车辆研发来生产配套的轮胎,现在根本没能力去仿造其他车辆的轮胎。
如果橡胶能轻松的采购到,橡胶厂也可以去生产自行车轮胎的。
现在自行车轮胎都是大量依靠进口,不是生产不了,是重心不能放在那上面。所以在这个年代换一条自行车轮胎就要几块钱。
工人一天工资才一块左右,这几块钱等于后世几百了,所以这算是有点昂贵的了。
边三轮的车壳子在汽车厂里放了几个月了,要是有配件,江成早就组装好了。
也就是有江成对很多部件的生产技术支持,加上其他厂的一些配合。没有依靠其他汽油发动机的图纸,攻破了一个个难关,生产出了双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才让放在汽车厂里的几个边三轮车壳子重见天日,不是一堆废铁丢在一个角落了。
这边三轮的车壳子,应该就是小鬼子入侵时候那款式。反正在江成眼里没有从苏联进口的边三轮外观好看,因此稍微在边斗的外观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反正江成也就是动动笔,活是下面车间的人干的。他要切到什么部位,换一个什么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