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昂贵的汽车玻璃(1 / 4)

加入书签

    汽车轮胎的材料生产出来了,那轮胎生产和造型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后世有很多工业落后的国家修复轮胎的视频,因为轮胎磨损导致表面纹路都快没了,人家都可以用手工的方式削平汽车轮胎表面,然后贴一层新的纹路橡胶上去。

    虽然质量和安全性肯定跟一体化生产出来的轮胎无法比,但这也能证明有材料的情况下,其实生产轮胎的技术不难。

    而轮胎有了,轮毂也好解决。

    生产轮毂在这个时代来说不难,最多是一些小问题处理的不精致。其实关键的还是材质问题,使用的钢材肯定没后世的好,但也算能满足使用了。

    第一汽车厂有大型进口的冲压机,可以通过钢板冲压和焊接成型。

    昌城没有设备可以使用浇筑的方式,就是生产的慢一些,后期处理也慢一些。但起码在以后要生产其他类型的车轮,不会受第一汽车厂那边的限制。

    第一汽车厂那边能组建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基本上主要零部件是能够生产的,最多就是那种没有进口发动机但是组装的发动机零部件很多是进口的。

    不过有一样东西目前国内是没办法解决,那就是汽车上的玻璃。

    汽车玻璃目前国内是真的没办法解决,也就是现在跟苏联属于对口供应,价格只能说相对便宜。

    后世搞汽车玻璃的某大佬说过,在八十年代初期,一块汽车挡风玻璃要是碎裂了,要修理更换的话,得要五千块钱。

    那时候内陆城市的工资还没涨,一个月还是三四十块钱的工资。一块汽车玻璃修理就要五千块,要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十年才能挣到。

    当然了,要五千块钱是因为国内已经改革开放了,有私人企业和个人买的起汽车了。汽车玻璃是动用了外汇购买的,自然要加价更换修理。

    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所有的单位都是国家的,就算现在有公私合营,也是国家人员在主导。

    如果不从苏联进口汽车玻璃,在其他国家进口,一块前挡风玻璃差不多在三百美刀左右,一套汽车玻璃的话要六百左右美刀。。按照现在的汇率,人民币差不多一千五百块钱左右。

    加上更换的维修费,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在这个年代更换一个挡风汽车玻璃,需要一两千块钱很正常也很合理。

    价格这样贵,不是说要挣谁的钱,而是让大家珍惜。别有了汽车就乱开,玻璃撞碎了代价可不小。

    江成和谭雅萱中午在橡胶厂吃完饭,又跟那边的一些领导干部交流了一会就回配件厂了。

    轻卡组装车间已经摆放了一排底盘和车架,很是壮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