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冷灶日的灰(2 / 2)

加入书签

>

众人围坐在石桌旁,没有碗筷碰撞的脆响,只有咀嚼声在晨雾里散开来。

沈星河咬了口冷饭,米粒硬邦邦的,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踏实。

蒸汽遮眼的日子里,他总看不见对座的人脸上有几道皱纹,笑起来时眼角的褶子是往左还是往右。

现在好了,冷饭在嘴里慢慢化,他看见吴伯缺了颗门牙的牙床,看见赵师傅手背上的老年斑,看见周小海妈鬓角新添的白——原来这些,才是最暖的烟火。

“我们是不是一直搞错了?”

林夏捧着茶碗,热气在她睫毛上凝成水珠,“不是火养活了人,是人用火说了几十年的话。”

她低头搅着碗里的茶,“以前总觉得火要旺,要烫,要把什么都烧得明明白白。

可现在才知道,火歇了,人才听得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沈建国突然把半碗饭推到沈星河面前。

碗沿还沾着他的唇印,饭粒压得瓷实,“你妈以前也这样。”

他用指节敲了敲碗边,声音轻得像叹息,“饭凉了才肯吃,说热闹够了,心就沉下来了。”

沈星河捏着碗沿,突然想起前世母亲临终前的样子。

那时他在谈一个亿的项目,接到电话时正对着ppt指手画脚。

母亲说:“小星,妈熬了鸡汤,凉了,你回来喝吗?”

他说:“忙,改天。”

后来他捧着那锅凉透的鸡汤在医院走廊哭,汤里浮着的油花结了层白膜,像块冻住的月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傍晚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灶屋时,沈星河正蹲在灶膛前清理积灰。

竹扫帚扫过砖缝,扬起的灰在夕阳里打着旋,落进他掌心的粗布兜里。

他伸手去掏最深处的灰烬,指尖突然触到个硬物——凉的,硬的,带着烧透的焦味。

他捏着那东西吹了吹,灰簌簌落下,露出半截黑的铁夹。

形制古怪,夹口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像是某种工业模具。

沈星河的手突然抖了抖——这是前世自家小厂倒闭前最后一批订单的残件!

当年他亲眼看着父亲把这批不合格的模具扔进熔炉,火星子溅了他一脸,烫得生疼。

可它怎么会在这里?

埋在灶膛的灰烬里,像块被遗忘的伤疤。

他抬头看向院角。

沈建国背对着他,正弯腰整理柴堆,松枝在他怀里出细碎的响。

老人的肩线突然僵了一瞬,又慢慢松下来,像是被风吹动的老槐枝。

沈星河没说话,他走到井边,用丝瓜瓤仔细擦着铁夹。

冷水冲过夹身,露出底下暗红的锈迹,像是凝固的血。

他把铁夹摆在灶台中央,空灶膛里的风穿过来,掀起他额前的碎,出低低的呜咽,像极了前世小厂倒闭那天,父亲蹲在熔炉前的抽噎声。

月上柳梢时,铁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沈星河站在院门口,望着巷口那盏忽明忽暗的路灯,把铁夹揣进怀里。

他听见隔壁院子传来孩子的笑声,听见对门王婶喊儿媳吃饭的声音,听见风穿过老槐树的沙沙响。

明天,他要带着这枚铁夹去镇上的老机修厂。

听说厂里有位九十岁的老师傅,修了六十年机器,再古怪的零件,他看一眼就能说出它的前世今生。

晚风掀起他的衣角,怀里的铁夹贴着心口,凉丝丝的,却带着灶膛灰烬里残留的温度。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