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菌株迷局(1 / 2)

加入书签

凌晨三点十七分,沈星河的白大褂后背还黏着冷汗。

培养箱的警报声在他耳中嗡鸣,像前世icu里母亲的监护仪,一下下碾着心脏。

他盯着玻璃罩里疯狂增殖的癌细胞,喉结动了动——这是他第七次调整试剂配比,每一步都按着记忆里2o15年那篇《pd-1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来的,可结果竟比前世更糟。

手机在脚边震动,他弯腰去捡时膝盖磕到操作台,疼得倒抽气。

屏幕上是林夏凌晨一点的消息:"

阿姨今天喝了半碗粥,说你煮的糖醋排骨太酸,可我看见她偷偷把骨头都啃干净了。

"

照片里母亲的手瘦得只剩骨节,却还攥着他送的饭盒,塑料盖边缘沾着褐色的醋渍。

"

唐慕白。

"

他把这个名字咬碎在齿间。

前世这人用资本操控医药专利,母亲的仿制药刚进三期临床就被举报数据造假;今生他提前两年布局,连实验室都是借校办工厂的旧仓库改的,可对方竟能渗透到试剂源头——王工程师说的"

星晨贸易"

,根本就是个空壳。

实验室的换气扇突然出异响,沈星河猛地抬头。

通风口的金属网罩上落着层灰,被风卷起飘到他眼前。

这让他想起前世在图书馆翻旧期刊的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微生物与免疫》那页,他当时急着查股市数据,随便翻到《基于噬菌体展示的单域抗体优化策略》就合上了。

此刻那个模糊的标题突然清晰,像有人在他脑子里敲了下黑板。

"

菌株"

他踉跄着扑向墙角的旧书架,去年从废品站淘来的医学杂志哗啦啦散了一地。

手指扫过1997年第12期《生物工程学报》,泛黄的纸页里掉出张剪报——《土壤微生物与肿瘤免疫的潜在关联》,作者是个没听说过的研究员,结论是"

某些放线菌代谢物可能激活t细胞活性"

窗外开始泛白,沈星河把剪报贴在培养箱玻璃上。

晨光透过纸背,"

土壤微生物"

四个字被照得亮。

他抓起实验服搭在臂弯,钥匙串哗啦作响——得去郊区的老茶园,那里的红壤他记得,前世做生态调研时测过,放线菌含量是市区的三倍。

上午十点,沈星河的球鞋沾着泥点冲进教室。

林夏递来的豆浆还温着,他喝了两口就推回去:"

帮我跟班主任请三天假,就说我爸的校办工厂要去乡下收废铁。

"

林夏的马尾辫扫过他手背:"

昨晚实验室又出事了?"

他低头用吸管戳杯子:"

这次是好事。

"

第三节课刚打铃,他的bp机在裤袋里震动。

号码是医院的内线,方医生的声音带着沙哑:"

小沈,你赶紧来肿瘤科。

"

消毒水味撞进鼻腔时,沈星河看见走廊尽头的长椅上蜷着个穿外卖服的小伙子。

不是小周——他认得小周,上周三晚上给实验室送过麻辣烫,还多给了他两串鱼丸。

此刻小伙子的膝盖上放着个磨破边的帆布包,包带系着朵白纸折的花。

"

小周走了。

"

方医生把他拉到楼梯间,声音压得很低,"

今早环卫工在环山路现的,摩托车撞在护栏上,现场像是急着避让什么。

"

沈星河的后槽牙咬得酸,他想起三天前小周来送外卖时欲言又止的模样:"

沈同学,你们实验室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