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张瑞山日记1(2 / 2)

加入书签

馆长当成大家长。

这些零碎琐事与家族大事递上来时往往混在一处,他都分门别类放好,以便取用。

每一个都盖过印,一般只写允和不允。

需要叮嘱的就用笔在下面批注一两行。

张海桐沿用张瑞山的习惯,不敢松懈。

有时候忙的晚了,起来走动之时,才现身体竟然坐的有些僵硬。

他从未觉得一天时间过得这样快。

明明坐在桌子前时还是早上,再出房门就是晚上了。

四四方方的天井框着四四方方的天,四四方方的屋檐挂着静静光的灯。

冷香随着冷风灌进鼻腔,张海桐不知不觉就走到张瑞山的屋子。

没有人气的房间变得阴气森森,十分压抑。

原本放着许多蜡烛的架子静静矗立屋中,烧了一半的蜡烛被蜡油固定在架子上,像一根根白骨。

因为不再点灯,光线也从里的暖光变成冷光。

在这里住下后,张海桐时不时会来一趟,扒拉扒拉书架上的各种书籍。

不扒拉还好,一扒拉还真扒拉出来一点东西。

那是一本非常厚的书,从外面看过去没什么。

长久无人翻动,书上全是灰尘。

张海桐纯粹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厚的书,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去翻动之时,才现这竟然是一本“书中书”

因为书太厚了,这本书外面套了一个藏青色暗纹的纸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就是书的本体。

翻开这本书,里面已经掏空了,一个小点的牛皮封面的硬壳本子夹在里面。

我靠,套娃?

张海桐伸出手指去抠里面那个本子,费了些功夫才在保证不会毁坏书籍的情况下将本子弄出来。

张海桐咦了一声,眼睛微微睁大。

他打开封面上的扣子,翻开了泛黄的纸面。

本子上面的字迹很熟悉,张海桐见过很多次。

毫无疑问,这东西属于张瑞山。

他的字迹很好认,写的比较方正。

但笔锋处十分锋利,足见此人性格如何。

这些内容从最开始比较青涩的毛笔字,渐渐过渡到风格成熟的钢笔字。

相对来说,硬笔要比软笔更方便一些。

而且硬笔方便携带,张瑞山的口袋里常年放一瓶墨水和一支钢笔。

这样方便他随时办事。

里面的内容非常简单,全是大白话,没有任何书面用语。

要知道他出生的时候还是乾隆年间,文人写东西非常讲究词藻。

张瑞山好歹也是土夫子里的文化人,写东西竟然完全没有酸腐味。

甚至有点过于粗犷了。

其中内容很多,摘选一些如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