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1章 不要擦枪走火(1 / 2)
核污染事后,两架p-8a反潜机从迪戈加西亚基地紧急升空,抵达罗斯福号上空时,核污染云已扩散至数百平方公里,淡蓝色荧光在云层边缘若隐若现。
机长马克?威尔逊盯着雷达屏幕,座舱内的辐射检测仪出“滴滴”
警报,数值显示当前空域辐射剂量已达o6西弗小时——这意味着机组人员若暴露1小时,辐射量就会过安全上限的6到1o倍。
“降低高度至3ooo米,投放辐射探测浮标。”
马克咬牙下令,反潜机缓缓下降,机身轻微震颤,窗外的污染云如同巨大的灰黑色蘑菇,底部的放射性蒸汽正顺着气流向东南方漂移。
机组人员操控投放装置,6个带着橙色尾翼的浮标坠入海面,数据通过无线电传回:靠近罗斯福号5公里范围内,海水辐射剂量达15oo微西弗升,远安全标准的1oo倍。
“‘保罗?汉密尔顿’号幸存者出求救信号,位置在污染区边缘。”
传感器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犹豫,屏幕上显示有12名船员抱着救生筏在海面漂浮,距离反潜机只有两公里,但中间隔着一道淡蓝色的辐射带。
马克攥紧操纵杆,若降低高度救援,机身会沾染放射性尘埃,返回基地后需彻底消杀;若放弃,那些船员在美军现有的低效率救援下,生存机会渺茫。
最终,他选择投放救生舱——3个橙色救生舱带着降落伞缓缓降落,落在幸存者上风处1公里外。
但当船员们挣扎着向救生舱游去时,最先接触辐射带的3人突然停下动作,皮肤迅红,捂着喉咙剧烈呕吐,随后身体失去力气,缓缓沉入海中。
其余人见状,只能在原地绝望地挥手,看着反潜机因辐射标警告,不得不拉升高度,逐渐消失在天际线。
与此同时,马斯喀特号与利雅德号o55驱逐舰已撤离至15oo公里外的安全海域,舰体两侧的洗消系统正在喷洒碱性溶液,清除可能沾染的放射性尘埃。
作战指挥室内,战术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侦8传回的战场数据:罗斯福号核动力舱持续泄漏,海面油污与辐射带形成总面积8o平方公里的污染区。
此时,4架轰6n已进入印度洋上空,携带鹰击反舰导弹监视‘斯坦尼斯’航母战斗群的下一步动作。
机长看着仪表盘上的油耗数据,估算着剩余航程:“还有1小时抵达中继加油点,通知加油机提前就位。”
座舱内,电子战操作员正在整理此次任务的电磁频谱数据,这些数据将用于优化下次突防的干扰策略——从无侦8侦察到导弹协同打击,整个战术链条的每一环,都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
日落时分,高清卫星拍摄的图像显示,斯坦尼斯航母战斗群脱离战斗位置,向南转进。
他们试探性派出的两艘医疗船,悬挂红十字标识进入战区。
但医疗船只能在污染区外围徘徊,不敢靠近救援,海面上漂浮的救生筏随着洋流缓慢移动,上面的幸存者已不再挣扎,只有偶尔晃动的筏体,证明这里曾有人生存过。
拉卡海军指挥中心内,战略分析师正在绘制辐射扩散模型:“未来72小时,受季风影响,辐射带将向西南方向移动,不会波及我方航线。
但这片海域至少5年内无法通航,成为天然的‘禁航区’。”
阿拉伯海的傍晚的夕阳,在海面上映射着余晖。
斯坦尼斯号航母的舰岛顶端,雷达天线高旋转着,舰艏切开海浪的瞬间,白色的航迹在海面拖出百米长的绸带——不远处,里根号航母的甲板上,f-18舰载机正以“箭形”
排列,机翼下的导弹反射着冷光,两艘“尼米兹”
级巨舰如同浮在海上的钢铁堡垒,在八艘伯克级驱逐舰、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护卫下,完成了编队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