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3章 核污染问题持续酵(2 / 2)

加入书签

机翼下的“鱼叉”

反舰导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华盛顿官员在记者会上语气强硬:“这次部署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任何破坏盟友协作的行为,都得承担相应后果。”

另一边,华盛顿政府谈判团队负责人约翰刚抵达堪培拉,就将澳洲的赔偿条款摔在谈判桌上。

“核污染的说法根本没有直接证据,你们这是借题挥想敲竹杠!”

他盯着澳洲环境部长,语气里的强硬毫不掩饰。

“华盛顿绝不会为无稽之谈买单,反而会重新考量美澳同盟的实际价值。”

澳洲代表几次想插话反驳,都被哈珀打断,这场本应平等对话的谈判,最终在僵局中不欢而散。

谈判破裂后的第三天,局势迎来转折。

三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环境保护组织突然联合布报告,标题醒目——《澳洲原住民土地权益遭系统性侵犯,矿业开沦为环境灾难》。

报告里的航拍照片触目惊心:澳洲西部铁矿开采区的河流被染成铁锈色,原住民保留地的水源检测出重金属标;文字部分更是直指澳洲政府“为了矿业利益,强行驱逐原住民,每年有5oo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因采矿被毁”

紧随其后的是华盛顿和欧洲的几家人员组织布报告,称澳洲采矿业人权问题严重,存在严重‘强迫劳动’等问题。

报告布仅两小时,言官员就召开记者会,接过施压的“接力棒”

:“华盛顿对澳洲长期存在的人权问题和环境破坏情况深感担忧。

如果澳洲政府继续无视原住民权益、放任采矿污染,美国将启动对澳矿产出口的制裁审查,铁矿石、锂矿等关键资源的进口都可能受限。”

消息传到堪培拉,澳洲股市矿业板块瞬间暴跌,必和必拓、力拓的股价单日跌幅7。

澳洲紧急召开会议,窗外抗议人群举着“反对美国霸权”

的标语声隐约传来,而会议室里的澳洲官员们面色凝重——他们比谁都清楚,矿产出口占澳洲gdp的18,虽对美出口仅占12,但一旦华盛顿牵头盟友共同制裁,封锁其重要国际水道,整个澳洲经济都可能陷入被动。

夜色渐深,华盛顿政府的办公大楼依旧亮着灯。

官员们围着航母部署进展报告和人权组织舆情分析,反复推敲后续策略。

这场由核污染引的争议,早已从简单的赔偿问题,演变成牵扯军事、经济、舆论的跨洋博弈,而华盛顿的每一步动作,都在试图重新掌控这场博弈的走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