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5章 德里的灾难(1 / 2)
6月18日的印度洋上,毛里求斯海域的热带低压在短短12小时内骤升为强台风“阿加莎”
。
气象卫星监测显示,这股原本应沿南印度洋常规路径移动的风暴,却在副热带高压异常扰动下突然北折,以每小时22公里的度向喀拉拉邦海岸狂飙,其外围螺旋雨带已触及阿拉伯海北部海域。
更令人惊悚的是,风暴眼后方拖曳着一条长约8oo公里的浅灰色云带——监测数据证实,其中含有的铯-137、碘-131等放射性核素浓度,远安全阈值37倍,疑为核设施泄漏后被台风卷入大气环流。
恐怖的核污染云如灰色巨幔,在强风助推下向东北方向扩散,几十个小时内便覆盖印度半岛南部,随后沿恒河河谷北上。
至6月24日已笼罩德里三分之一国土,包括恒河平原小麦主产区、德干高原棉花带、东北部水稻种植区在内的核心农业地带,全被卷入核污染范围。
德里农业部门紧急测算显示,此次受灾区域涉及12个邦、37o个县,覆盖耕地面积达86o万公顷——相当于德里总耕地面积的17,其中7o为正处于收获季或生长期的关键作物。
恒河三角洲的稻田里,即将成熟的稻穗粒开始黑;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甘蔗园,宽厚的叶片布满褐色斑点;旁遮普邦的小麦仓储区,辐射检测仪数值已突破安全阈值58倍,2o万吨待售小麦面临封存。
面对波及三分之一国土的农业危机,德里政府的应对却充满推诿与迟缓,将“不作为”
刻进灾难应对的每一个环节。
预警滞后与信息隐瞒成为灾难升级的导火索。
6月2o日,德里气象局已监测到核污染云将覆盖产粮区,但政府为避免引“粮食恐慌”
,仅向各邦布“常规台风预警”
,对核污染只字未提。
直到6月22日,古吉拉特邦农户现降雨异常,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酵,德里政府才被迫承认“存在微量辐射”
。
此时,核污染已扩散至中央邦、拉贾斯坦邦等多个农业大邦,错过最佳防控窗口期。
应急处置的混乱与资源匮乏,让农业损失雪上加霜。
当核污染云笼罩恒河平原时,德里政府仅调拨5oo套防护服、3万片碘化钾药片,而仅旁遮普邦就有12o万农户需要防护物资。
更荒诞的是,农业部门到6月24日才启动“受污染作物排查”
。
此时,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水稻已收割完毕,部分受污染稻谷已流入当地粮市。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3oo多个甘蔗压榨厂因缺乏防辐射设备被迫停工,导致4oo万吨甘蔗在田间腐烂,蔗农损失28o亿卢比。
灾后救助的空洞承诺更让农户绝望。
德里政府虽宣布“提供每亩12万卢比农业补贴”
,但申请流程需经过7个部门审批,且要求农户提供“污染检测报告”
——而全德里仅2个实验室具备核素检测资质,农户想拿到检测报告遥遥无期。
截至6月末,仅有不到1的受灾农户收到补贴,更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农田变成“无人敢进的辐射区”
。
当印度农业陷入“灭顶之灾”
,政府应对表现堪称灾难级。
但在索赔方面,德里的政府却一改往日形象。
华盛顿驻德里使馆会议室,紫檀木长桌两端的气氛比平原上的污染更凝重。
德里外交事务秘书将一份厚重的外交照会推至华盛顿驻德里大使面前,封皮上标注“污染灾害索赔方案”
。
“这是德里政府针对‘罗斯福’号泄漏及台风次生灾害提出的八千亿美元索赔清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