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融入 第171章 无处发泄的不忿(2 / 3)

加入书签

    这些工人大多都是航空委员会下辖的一处修理厂和海军马尾飞机制造处的,又在本地招收了一些工人。

    主要是机床设备和熟练工人的问题,限制了飞机厂的生产能力。

    要是说维修,他们自然没什么问题,可自造飞机,还是差了点。

    而成都这边,一般不存在维修飞机。

    就算是前线的飞机出现了损坏,一般也是就地维修,不会送到成都来。

    作为代理所长的朱林见李航挑刺,也很无奈,“李大队长,我也想加快进度。可层板厂制造的层板,不仅这个飞机厂要,就连其它几个飞机厂也要,维修伊15和伊16都需要层板。

    就目前建造教练机这些层板,都还是我强行留了一部分,不然飞机厂就只能看着。”

    “层板厂的产量不行吗?”李航问道。

    “产量倒是还可以,但需要的地方太多,而目前的产量就有些无法满足。而且成都本地缺少桦木这些,想要桦木只能去西康省天全县那边的林场去采伐,这么长的路程,每个月能运回多少木材?”说到这事,朱林就头大。

    他是器材组的组长,之前还高兴攻克了层板的技术,但现在却被原材料限制住了。

    你要是只制造几架教练机,成都附近的桦木就够用了。

    可还要用来维修前线那数十、上百架飞机,成都的桦木就有些不够看。

    “不能就地加工,然后把薄木片运回成都加工吗?这比直接运送原木要方便很多。”李航提了一个办法。

    “我们也想过,但需要便携式的刨木机,但需要时间去设计。而且在西康的深山旷野,既无电力供应,又不能用汽油发电,生产所需的动力也是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可以用木炭作为驱动发动机的刨木机。

    这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朱林也很无奈。

    成都航空研究所初创,所长和副所长都跑苏联去商议援助的事情没回来,朱林一个人也解决不了这么多事。

    “便携式的刨木机吗?我倒是可以想办法,甚至是一些机床设备也可以。”李航想了想,为了自造飞机,还是得想办法把研究所以及这飞机厂的硬件设施搞起来。

    “真的假的?李大队长你真能搞定刨木机的问题?”朱林有些惊讶。

    “我说话算话,晚点我就跟美国那边的人说一声。在美国,什么样的刨木机的买不到,朱组长记得把要求说一下。”

    此时的老美就跟后世的中国一样,只要你提需求,啥都能给你做出来。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