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北伐行动(2 / 3)
的精华部分——滨海边疆区。
军团总指挥王承斌站在前沿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身后是已经完成战斗编组的直系精锐——德械装备的第三师士兵们,他们穿着厚实的冬季作战服,枪刺如林,在晨曦微光中泛着冷冽的幽光。
“时间到。”
王承斌沉声下令。
“预备——放!”
没有丝毫预兆,天地间猛然炸响,成群的重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炽热的炮口焰瞬间照亮了昏暗的天际。
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预设的俄军前沿阵地、指挥所、通讯枢纽和交通要道。
巨大的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俄军经营多年的土木工事在精准的炮火下如同纸糊的玩具般被撕碎、掀翻。
炮火准备尚未完全延伸,嘹亮的军号声便刺破了爆炸的余音。
“进攻!”
戴着德式m35钢盔的直系士兵,如同灰色的潮水,从进攻出发阵地跃出,以娴熟的散兵线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俄军阵地发起了迅猛的冲击。他们的战术完全沿袭了德式训练——步炮协同紧密,班组突击果断。
这不是所谓的“德盔师”,在德属东亚的支援与直系的自行购入下,直系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德械师,栓动式步枪是毛瑟,冲锋枪是mp34或者mp40,机枪是mG34,火炮是德制或者直系兵工厂仿制的德系火炮,他们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装甲车。
俄军留守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完全打懵了。
他们想象中的“边境冲突”升级为了全面战争的序幕,远东的俄军将领确实预料到可能会被中国人进攻,可是在他们眼里,软弱无能的中国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动进攻,他们认为就算有冲突,那也只是简单的“边境冲突”。
一群不知道哪来的中国军人在边境上骚扰他们早已没有防备的哨所,然后就没有了。
在他们心里中国人最多做到这种地步。
许多地堡和堑壕里的守军还没从炮击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就被冲上来的直系士兵用手榴弹和冲锋枪解决了战斗,抵抗是零星绝望的。
一些忠于职守的俄军军官试图组织反击,但通讯已被炮火切断,部队建制混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往往稍作接触便向后溃退。
直系军队的推进速度极快,他们不像是在进行一场攻坚,更像是一场武装行军。
坦克(主要是日缴和德制一二号轻型坦克,少部分三四号)轰鸣着碾过破碎的铁丝网和坍塌的战壕,为步兵开辟道路。
工兵迅速架设临时桥梁,保障后续部队和重装备通过。王承斌的指挥部随着前锋不断前移,无线电里传来的都是捷报:“突破第一道防线!”“占领xxx高地!”“俄军溃散,正向南逃窜!”
就在王承斌部发起进攻两天后,十二月十四日,在西线的阿穆尔州方向,国民党左派秘密集结的部队,在青年将领黄震的指挥下,也终于亮出了他们的刺刀。
与直系堂堂正正的重锤打击不同,左派军队的进攻,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与渗透相结合的作战。
进攻在午夜时分发起。
没有大规模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取而代之的是小股精锐部队的多点渗透和强渡。
他们利用前期敌后武装摸清的薄弱环节和隐秘渡口,在夜色的掩护下,乘坐橡皮艇、木船,甚至依靠简易浮筏,悄无声息地划过已经结满薄冰的黑龙江江面。
“快!快!快!” 军官们压低声音催促。
士兵们口衔枚,马裹蹄,上岸后迅速清理掉零星的俄军哨兵,建立起稳固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在几个选定的主攻方向,才突然爆发出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