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灾之年(2 / 3)

加入书签

食,

可人手不足、工具短缺,刚运出一半,粮仓的屋顶就塌了,剩下的粮食全被雨水泡成了烂泥。

楚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与白河相连的流域洪水频,南部的几个郡县被淹后,流民纷纷往北逃,涌入都城的流民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城里的义仓很快就见了底。

更可怕的是,潮湿的环境让瘟疫开始滋生——

流民聚集的临时帐篷里,每天都有人因为腹泻、烧倒下。

官府虽然派了医官诊治,却缺医少药,

只能眼睁睁看着疫情蔓延。

而韩国和楚国的富商们,却在这场灾难里动起了歪心思。

他们趁着官府混乱,偷偷囤积粮食,

原本一文钱能买两斤的粟米,被炒到了十文钱一斤。

百姓们买不起粮食,只能去挖野菜、剥树皮。

甚至有人为了半袋霉的粮食争斗不休。

虞国作为大国,应对灾难的能力稍强,可也只是“暂时挺住”

境内与黄河相连的河道虽然有重兵把守,没出现大规模溃决,

但持续的雨水还是让农田积水严重。

朝廷下令让各地官府组织排水。

可农具和人手不足,进度缓慢。

更棘手的是粮食霉变问题:虞国的粮仓虽多,

却大多没有防潮措施,底层的粮食很快就了霉。

官员们只能下令将霉变的粮食挑拣出来烧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烧粮的烟雾刚飘起来,就被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在他们眼里,就算是霉的粮食,也比饿着肚子强。

虞国国君无奈,只能一边安抚百姓,

一边派使者去夏国借粮应急,

却被叶锦璃以“夏国自身粮储紧张”

为由婉拒。

夏国确实要留着粮食应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饥荒,

更要防备虞国借粮背后的算计。

夏国境内,陈禹泽和夏瑶在陈郡的日子也不好过。

陈郡的麦田大多在低洼处,被淹后,

两人组织农户们搭建高脚棚,想抢救还没完全腐烂的作物,

可雨水不停,他们刚搭好的棚子就被风吹倒。

农户们看着泡在水里的麦田,蹲在田埂上抹眼泪。

陈禹泽只能下令减免陈郡全年的赋税。

又从魏郡调运了一批粮食分下去,

可粮食有限,只能保证每户每天能喝上一碗稀粥。

夏瑶则带着女眷们缝制蓑衣、修补房屋。

还组织识字的人在城镇里张贴告示,提醒百姓注意卫生、预防瘟疫。

可她心里清楚,这些只能解燃眉之急。

要是雨再不停,夏国也撑不住。

雨还在下,东大陆的诸国仿佛被笼罩在一张巨大的湿网里,挣扎着求生。

大雨后的一个月,夏国魏郡。

叶锦璃站在议事厅的窗前,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

眉头再次皱了起来——这场大雨,真的已经下了一个月了。

这是她来到这个东大陆以来,

从未有过的事情。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叩着窗沿。

目光落在远处被雨水泡得沉的城墙根上,

耳边已隐约传来下属急促的汇报声:魏郡城郊的白河支流水位昨夜又涨了三尺。

几处简陋的土坝已出现裂痕;

负责巡堤的民夫昨夜冒雨加固土坝,可这几处土坝还是被凌晨的山洪冲垮了一段。

淹没了下游的两亩麦田。

“呵,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可真是渺小啊!”

她转过身,声音里带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