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兴师问罪(2 / 3)

加入书签

p>

他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声音里满是隐忍:“王使臣慎言!

你国使臣根本不是我们杀的,此事与我们无关,是夏国使臣所为啊!

要去问罪,你去问夏国便是!

为何偏偏找到我楚国头上?“

“呵!

这关我什么事情?

“虞国使臣王林冷笑一声,往前逼近一步,眼神锐利如鹰,“反正我国使臣是在你楚国大殿死的。

抛开事实不谈大王你难道没有错吗?

既然大王您明知夏国使臣要杀我虞国使臣,为何还要放他进来?

放他进来,便是你的不对了!

楚王被这话堵得哑口无言,他指着王林,气得浑身抖:“你你欺人太甚!

你虞国这是铁了心要与我楚国开战?“

“开战倒不必,“王林微微躬身,行了个不情不愿的礼,语气却毫无退让之意,“只要楚王依国书所言割地赔款,我军自会撤兵。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江南之地沦为焦土,不是吗?“

这话狠狠戳中了楚王的痛处。

楚国近年水患频,国库空虚,全靠江南三城的赋税支撑。

若割让这三城,无异于断了楚国的半条臂膀,日后国运维艰。

可若不答应,城外的虞国大军虎视眈眈,那可是连灭五国的狠角色,楚国未必能抵挡得住。

他盯着王林看了半晌,眼中闪过挣扎、愤怒、屈辱,忽然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里满是难以掩饰的屈辱与不甘:“好一个&039;讨个说法&039;!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虞国的胃口,未免太大了些!

“说罢,他猛地拂袖转身,龙袍的下摆扫过案上的竹简,“哗啦“一声,将那些记录着国事的竹简尽数扫落在地。

“此事容后再议!

“他留下这句话,大步流星地走出昭阳殿。

龙行虎步间,腰间的玉佩随着动作撞得叮当作响,却怎么也掩不住那声几乎要咬碎牙关的冷哼。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

王林望着楚王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那是胜券在握的笑容。

他大笑着走出了昭阳殿,身后的楚国官员们脸色铁青,却无人敢上前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扬长而去。

暮色四合,驿馆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晕开一圈圈暖黄的光晕。

王林坐在案前,铺开信纸,提笔蘸墨,写道:“楚王

道貌岸然,不堪受辱而退,其心已乱,三城之约,可期矣

“写罢,他将信纸吹干,递给身旁的亲卫,“将此信送回国都,呈给国师。

与此同时,楚国王的书房内,灯火通明。

楚王坐在椅子上,手指依旧紧紧攥着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甚至隐隐有些红。

殿外传来的风声穿过窗棂,呜呜作响,在他听来,仿佛都带着虞国使臣那嚣张的叫嚣,让他胸口的怒火一阵阵翻涌。

“这虞国的使臣真是岂有此理!

气死我了!

“楚王低声咒骂了一句,一拳砸在扶手上。

他烦躁地在书房内踱来踱去,脑海中反复思索: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将这件事情妥善解决,既不让楚国失了颜面,又不致于割地赔款,影响国本呢?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启禀大王,夏国使臣李自求见!

楚王闻言,眼前一亮,像是在溺水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道:“快请!

快请他进来!

片刻后,李自一身青衫,手持一把折扇,缓步走进大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