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缩影和风暴眼2(2 / 3)

加入书签

空前巨大的外部压力和战略危机感之下,2010年年底,华兴召开了那次对公司未来十年乃至更长远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三亚会议’!”

    “所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老华兴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历史性的时刻。”

    他的眼中闪烁着如同当年般的激越光芒。

    “那次会议的主题,宏大、悲壮,且前所未有:

    面对丑国可能发起的全方位、立体化阻击,华兴必须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完整的‘逃生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3章缩影和风暴眼2(第2/2页)

    会议最终决定,华兴要义无反顾地深入ICT产业的最底层、最核心的领域。

    对芯片(CPU/GPU/NPU)、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编程语言、算法框架、云计算基础设施等七大基础‘根技术’,进行长期主义的、不计短期回报的战略性投入!”

    “这个决议的背后,并非是头脑发热,而是基于长达一年的深入思考和扎实调研。”

    徐平看向陈默,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往决策过程的追忆与肯定。

    “早在2010年年初,我就给当时负责战略技术的张宇昕下达了一个绝密任务:

    全面深入地调研全球及国内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现状。

    我给他的调研方向非常明确:

    第一,假设未来某天,华兴乃至华国整个产业界都无法获得国外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产品,国内现有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否顶上?

    第二,如果顶不上,华兴是否具备从零开始自主研发的能力?

    第三,如果决定自研,是完全白手起家,还是可以通过收购国内已有的技术团队和产品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

    “后来张宇昕带领着一支精干的团队,默默地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他们深入地调研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有一定知名度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公司,细致地摸排了它们真实的技术进展、核心团队的人员规模和水平、以及最关键的技术底细。

    它们的产品底层到底源自何处?

    是完全自研,还是基于国外的开源代码或商业代码进行修改?”

    徐平回忆着当时的调研结论,语气平和但内容沉重。

    “最终的调研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残酷但清晰的:

    当时国内现有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产品,无论是在技术成熟度、性能指标、生态完善度还是人才储备上,都远远不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封锁和断供情况。

    有些公司甚至主要是依靠承担一些国家科研项目来维持生存,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力和持续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