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82章 妥协(1 / 3)

加入书签

    第二个里程碑是系统第一个版本开发完毕,也是只提前了20天。

    再看看冯亦如那边?进度条都要走完了,听说陈总已经准备汇报公司成立EDA项目组把整个703实验室抽出高斯数据库项目了。

    人比人气死人。

    他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陈默当初钦点他时说的话:“项目管理是在钢丝绳上跳芭蕾。”

    “祁姐,” 李峰放软语气,“我理解你想打造完美架构的心情,但现在不是追求极致的时候。你看看这个,”

    他调出马来西亚子公司的业务简报,“他们的本地化合规要求突然增加了三项,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

    祁烨玲看着对面的李峰,这个曾经在解决方案部有过短暂共事过一年的“老”同事,此刻眼底布满血丝。

    她不禁陷入沉思。

    在去年的一个项目,那时的李峰会为了一个存储过程的优化和她争论到很晚。

    现在却在不顾一切的推动一个她认为很过时也很将就的方案。

    这一次她确信自己是遇到了职业生涯以来最大的挑战。

    在祁烨玲的认知里,应付模块涉及资金安全。

    公司本着谨慎为上的原则,过去10年都没有做架构调整,很多新需求是通过不断打补丁来解决的,因此财经领域希望借此次机会,进行一次大的架构调整,一次性解决历史问题。

    她其实是非常想去做完美架构,但由于时间紧迫,方案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无法通过测试。

    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修改完美方案,代价是延长渡河ERP整体上线时间;

    二是采取基于原有架构的妥协方案,先保障渡河ERP在马来西亚子公司上线,以后再解决历史问题。

    祁烨玲站在业务角度,坚持完美方案。

    而她初步判断则是妥协方案不足以支持系统上线。

    李峰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作为陈默钦点的ERP项目经理,他的压力来自项目整体进度和风险管控。

    他认为,保障切换时间是第一要务,有多种方法可以使IT系统跑起来,哪怕这是一个不完美的方案。

    两人长久以来都是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他们决定各自寻求同盟军。

    祁烨玲找到总体组专家沟通,他们也认同新的架构方案,站在了她的一边。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