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73章 葵花宝典(2 / 3)

加入书签

态度好的所有业务同事,然后他还会挑出这一波里面绩效好、业务能力最能打的人。

    争取在马来西亚子公司上线的时候打出开门红的一炮。

    镜头拉近到陈默的“葵花宝典”,他正用“意愿”和“能力”两个打出四个象限,通过四个象限去区分所有员工:

    1,意愿高、能力高;

    2,能力高、意愿低;

    3,意愿高、能力低;

    4,能力低、意愿低;

    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员工管理问题。

    第一类员工不用说了,领导给他活的时候只需要评估一下,对方想不想干,想干,对方会不会干,会干。没有一个领导不喜欢的。

    针对于第四种员工,需要给对方明确的指令,然后看结果就好。

    结果行,就让他做,结果不行,就绩效说话,几次三番不行,可能就需要N+1了。

    这种员工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陈默在使用指令和绩效策略的时候,本身就是在为优化对方做准备了。

    本身这种操作是让优化员工合理化,“留痕”和“留证据”是过程,优化是结果。

    当然唯一需要挨骂的是HR,这种能力意愿都低的员工是怎么进来的是个问题。

    而对于第三种员工,意愿度很强但能力不够的,是需要去教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陈默在部门内部不断强调案例、分享和复盘的重要性,甚至今年还提高了优秀导师的奖励。

    要知道基层员工是不能指望都由陈默或者其他经理、主管去教的。

    但是如果在部门里有一套完整的学习内容和成长体系,那这类员工很容易就能从第三类员工升级到第一类员工的。

    再来到第二类员工,能力高意愿低的这种。

    那作为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他为什么意愿低?

    其实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是钱没给够,二是他觉得这个事情不对或者不好。

    意愿低可能跟“人”有关,也有可能跟“事”有关,但跟他本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无关。

    所以遇到这类型员工最标准的做法是去换位思考和共情对方,然后和对方建立起足够的信任。

    建立起信任以后这类员工会立马升级到第一类“能力强意愿高”的员工。

    但是这并不适用于渡河项目中的业务同事。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