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湾村炸锅顶香厂今天开工(2 / 3)

加入书签

/p>

这两分钱虽少,积少成多,可就不是小数目了。”

林月娥被他亲昵的举动弄得脸颊微红,嗔了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这种并肩作战,共同为一件事努力的感觉,让她觉得踏实而满足。

原料是生产的命脉。

合同签下来,对猪肉的需求量大增。

陆青山当即拍板,让刘富贵和赵飞专门负责到周边的村屯收购生猪。

刘富贵虽然还有点口吃,但脑子活泛,走街串巷跟人打交道是把好手。

赵飞年轻,读过几天书,脑子灵光,负责记账和把控质量。

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配合得倒也默契。

“大……大娘,您……您这猪,膘……膘肥体壮,一看就……就是好料!”

刘富贵围着一头大肥猪,啧啧称赞,唾沫星子都快飞出来了。

旁边一个屯子的妇女掐着腰,撇撇嘴。

“刘猴子,别跟我来这套虚的,这猪可是我用精米糠喂大的,少一分钱都不卖!”

赵飞则不慌不忙地拿出杆秤,仔细称重,又用手按了按猪的后臀,检查膘情,嘴里念念有词。

“大娘,您这猪确实不错,不过这分量嘛,好像比您说的稍微轻了那么一点点。

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山湾村办厂,也是为了带动大伙儿一起过好日子,价格上,您看能不能再……”

一来二去,凭着山湾村如今的好名声和还算公道的价格,猪肉源源不断地运回了厂里。

虽然偶尔也会遇到些想占小便宜或者坐地起价的,但都被两人化解了。

厂房里,十几名经过简单培训的年轻妇女成了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她们大多是第一次进工厂,戴着统一放的白帽子白围裙,一开始还有些手足无措,不是碰倒了盆,就是切歪了肉。

林月娥耐心地手把手教她们,从最基础的刀工,到腌制的手法,再到熏房火候的观察。

“王家嫂子,你这肉条切得宽窄不匀,熏出来品相不好看,也会影响口感。”

“李家妹子,抹盐的时候要均匀,每个角落都要抹到,不然容易坏。”

女人们从最初的紧张慌乱,到后来的逐渐熟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她们知道,自己手里的活计,关系着全家人的嚼谷,也关系着村里的大事,干劲十足。

第一批贴着“顶香”

牌子的风干肉和腊肠,加班加点赶制出来,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按照合同约定,优先装车送往市里的几家大单位食堂。

当第一辆解放卡车满载着山湾村的“希望”

,突突突地驶出村口时,许多村民自地站在路边鼓掌欢送,眼眶都有些湿润。

钱款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几天后,当陆青山和林月娥从镇上的信用社回来,带回厂子账上第一笔大额进项,八千三百多元的消息时,整个村委会都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出雷鸣般的欢呼。

林月娥看着存折上那一长串数字,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

虽然她知道,这笔钱大部分都要用来偿还市里的贷款,还要投入到另外两个正在建设中的药材加工厂和草本饮料厂,但那种实实在在的效益,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每个人的心田。

“青山,咱……咱真的挣到钱了!”

林月娥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圈红红的。

她想起这些日子的辛劳,想起丈夫的奔波,想起全村人的期盼,一切都值了。

陆青山揽过妻子的肩膀,看着窗外夕阳下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湾村,心中豪情万丈。

他心中始终有谱,这只是刚刚开始。

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夫妻同心,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