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6章 陈默同志是很好的选择(3 / 5)
她会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变得更加深沉:
“孙部长的顾虑很有道理。按部就班地看,陈默同志确实还需要历练。”
“但是,孙部长,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人,需有非常之举。”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孙梅。
“四海集团的教训就在眼前!我们不能等到干部什么都学会了、什么都经验丰富了再去解决问题!明州等不起,老百姓等不起!”
“陈默同志虽然年轻,但他有几个不可多得的优点。”
“第一,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北河村事件中,面对压力诱惑,毫不动摇,坚决维护市委决策,维护群众利益,经受住了考验!这是最宝贵的品质!”
“第二,他熟悉四海集团的底细,了解其中的陷阱和雷区,由他来主导城投集团接收四海遗产,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他执行力强,魄力足,敢于碰硬,正是开拓新局面最需要的那种干部!”
“至于企业管理经验,”
郑仪挥了挥手,仿佛这不是什么问题。
“可以配一个经验丰富的总经理给他做搭档嘛!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嘛!我们当年搞改革,那么多干部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
“重要的是有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心!是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锐气!”
他一番话,有理有据,既回应了孙梅的顾虑,又将陈默的“缺点”巧妙转化为了“优势”,更将其提拔拔高到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战略高度。
孙梅沉默了片刻。
她不得不承认,郑仪的话很有说服力,至少表面上无懈可击。
但她更深知,人事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能力”和“需要”问题。
这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权力平衡和各方势力的博弈。
陈默是郑仪的人。
如果让他执掌城投集团,意味着郑仪的势力将急剧膨胀,不仅牢牢掌控了党委系统的中枢,更将触角深入到了政府经济命脉的核心领域。
这必然会打破明州现有的、微妙的权力平衡。
其他常委,尤其是政府那边的马天祥,会怎么想?
省里那边,又会怎么看?
“秘书长的想法,很有魄力。”
孙梅缓缓开口,语气依旧谨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