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名义上的三把手市委副书记刘卫东(3 / 4)
难对付。
他不再绕圈子,将那份《领导小组一号通知》和会议纪要向刘卫东面前推了推。
“这是领导小组刚下的通知和会议纪要,请您过目。
主要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权限,特别是办案和舆论方面的要求。”
刘卫东没有立刻去看文件,目光依旧温和地看着郑仪,仿佛只是闲聊般问道:
“动作很快嘛。
看来这次市委是下了大决心了。
赵希同老师反映的情况,确实令人痛心。
基层一些干部无法无天,是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他先肯定了市委的“决心”
,表达了对受害群众的“同情”
,站住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
但紧接着,他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语气带着些许感慨:
“不过啊,郑秘书长,基层工作也确实难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执行起来往往就走了样。
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多,各方利益纠缠,有时候啊,也很难完全怪罪到具体某个人头上。”
他开始为“基层”
说情,强调“执行难”
和“历史复杂性”
,巧妙地将问题的性质从“严重的违纪违法”
向“执行偏差”
和“历史原因”
方向引导,试图模糊焦点,降低问题的严重性。
“副书记说的是。”
郑仪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即话锋精准地跟上:
“所以这次领导小组的思路非常明确:就事论事,依法依规。”
“既不搞扩大化,不搞一刀切,但也绝不搞下不为例,绝不姑息养奸!”
“问题的性质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必须查清事实,厘清责任,给群众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明州未来的政治生态负责。”
郑仪的语气平和,但措辞极其强硬,直接堵死了“和稀泥”
和“法不责众”
的可能性,并将此举拔高到“对历史负责”
、“对政治生态负责”
的高度。
刘卫东端着茶杯的手指微微顿了一下。
他抬眼看了看郑仪,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讶异和审视。
这个年轻人,反应太快,立场太硬,完全不受他话语的引导和软化。
“呵呵,依法依规好,就事论事好。”
刘卫东很快恢复了温和的笑容,轻轻放下茶杯。
“这样才能服众,才能经得起检验。
纪委和政法委的同志办案经验丰富,相信能把握好这个度。”
他再次巧妙地将皮球踢回给具体办案部门,自己依然不置可否。
“有副书记您这句话,我们就更有底气了。”
郑仪顺势接过话头,图穷匕见:
“其实今天来,除了汇报工作,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秘书长请讲。”
刘卫东神色不变。
“领导小组工作面广,牵扯部门多,特别是后续可能涉及到一些干部的历史问题甄别、跨区县协调,甚至是一些政策衔接上的空白地带。”
郑仪目光诚恳地看着刘卫东:
“副书记您长期主管过组织和党群工作,对全市干部队伍的情况最熟悉,协调各方关系的经验也最丰富。
我想恳请您,在领导小组需要的时候,特别是在涉及复杂人事和跨部门协调的问题上,能够出面帮我们把把关,掌掌舵。
有您坐镇,很多难题肯定能迎刃而解。”
这才是郑仪真正的目的!
他以“请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