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高支书实在是高(2 / 3)
容微敛:
“不过,国涛同志刚才的顾虑也有道理。
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尤其是陈教授提到的那些现实矛盾,比如加班、社保等问题,在讨论中恐怕难以回避。”
他看向郑仪,眼神带着询问:
“如何在讨论中既直面问题,又不陷入情绪化的批判?这尺度,恐怕要郑书记和赵班长费心了。”
这话既是提醒,也是把球又踢了回来。
讨论一旦涉及“剥削”
这样的字眼,场面可能失控,支书你看着办。
郑仪迎着张林的目光,语气沉稳:
“张市长放心。
徐省长开学讲话时强调,‘不要怕被质疑’‘真理越辩越明’。
研讨的核心就是思想交锋。”
“但交锋不等于争吵,更不等于扣帽子。”
“我的态度是:鼓励摆事实、讲数据、提案例。
无论是分享经验还是剖析问题,都要有依据,讲逻辑。”
郑仪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研讨要有深度,就要允许不同声音,但前提是理性、建设性。
我们班委,特别是赵班长和我,会把握这个原则。”
“如果有人试图人身攻击,或者偏离主题搞空谈、扣帽子,我会及时制止。”
这番话掷地有声,清晰地划定了边界。
既保障了思想交锋的空间,又堵死了情绪化争吵的路。
李国涛听得连连点头:
“对!
就事论事!
摆事实讲道理!
支书这规矩立得好!”
张林眼中最后一丝审视也消散了,换上一种真切的欣赏:
“郑书记考虑得很周全。
既坚持了原则,又维护了氛围。
有你在前面掌舵,我们这个组的讨论,肯定能开出水平来。”
他抬手看了看表:
“时间不早了,先去吃饭。
下午就看郑书记的了。”
看着张林离去的背影,李国涛凑近郑仪,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佩服:
“高!
支书!
实在是高!
你这几下,轻描淡写就把张副市长给‘安抚’住了,还堵了他的嘴,让他挑不出毛病!
佩服!”
他竖起大拇指。
郑仪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党校的食堂里,无形的等级依然存在。
靠窗的几张圆桌,视野开阔,位置相对独立,此刻坐着的正是张林、赵颖、孙志强、王哲等核心圈子的成员。
他们一边用餐,一边低声交谈,气氛融洽而私密。
更多的学员则散落在靠里的普通方桌区。
郑仪打好饭菜,正要和李国涛找位置坐下。
“郑书记!”
一个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男声响起。
郑仪循声望去,是刚才被选为生活委员的那位相对边缘的地级市副市长,姓刘,叫刘建华。
他约莫五十岁,皮肤黝黑粗糙,像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穿着洗得白的夹克,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此刻正有些局促地站在不远处。
“刘市长?”
郑仪停下脚步。
“郑书记,打扰了。”
刘建华搓了搓手,笑容有些拘谨。
“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您说。”
“是这样……”
刘建华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
“我有个老毛病,胃不太好,有点溃疡。
这食堂的饭菜吧,很卫生,就是油水少,我这胃啊,有点受不住。
能不能……能不能申请中午去外面买点吃的?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