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o章 临海市(3 / 4)

加入书签

>“那些老国营厂子,转制过来的,包袱重啊!

我们也是想方设法,帮着续点‘血’,引进点新项目,慢慢熬着转型升级嘛!”

他指着车窗外掠过的那些现代化厂房群:

“那边是港口的临港工业区,引进了几家不错的海洋装备企业,算是新动能。

咱们也在努力搞旅游、搞电商,总得给老百姓找新饭碗。”

这番话听起来很接地气,坦诚问题,也展示了努力的方向。

晚上的工作餐也很“家常”

就在酒店的海鲜餐厅,食材新鲜,做法保留了原味。

没有刻意追求昂贵稀缺,多是本地产的海鱼、贝类和时令蔬菜。

于副市长和几个作陪的局长也都健谈,聊本地风物人情多,谈工作数据少。

一切都很“正常”

,透着一种“我们尽力了,虽然有问题,但都在想办法”

的务实感。

然而,郑仪却从这份“正常”

里,嗅到了更深的东西。

饭后,回到房间。

郑仪没有休息。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推开窗。

夜晚的海风带着凉意扑面而来,远处港口的灯光和船影在深蓝色的夜幕下闪烁,像浮在海上的一片星火。

“于副市长口中的‘续点血’、‘慢慢熬’,指的是什么?”

郑仪拿出手机,再次尝试搜索。

“临海市恒力机械厂工资”

这是他记忆里那个被删帖中提到的一个厂名。

结果页依然干干净净。

只有几条关于恒力机械厂参加某个行业展会的旧闻,还有几条不知名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写着“待遇优厚”

他又试了几个曾经在网络上昙花一现的关键词:“滨海新区讨薪”

、“码头工人拖欠”

……

页面显示:“未找到相关结果”

,或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官方报道。

那片深沉的海面下,仿佛潜藏着巨大的旋涡,能无声无息地吞噬掉所有试图浮出水面的声响。

他转身,从公文包里抽出罗教授单独给他的那份厚厚内参,翻到“临海市”

部分。

目光锁定在几行冷冰冰的数字和描述上:

【临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微利停产半停产”

状态占比(2o年):413(标注:含大量历史负担重、靠政府补贴倒贷维持的“僵尸企业”

)】

【临海市青壮年劳动力(16-45岁)流出率(近三年均值):168(全省均值:93)】

【备注:存在“劳务派遣公司”

或“就业合作社”

数量异常增多现象(具体待查)。

本地人社系统相关信访及投诉登记数量(关于工资拖欠、社保断缴等)被“调解”

比例畸高,立案率偏低。

僵尸企业比例过四成!

青壮年流失率是全省平均的近两倍!

关于劳资纠纷的投诉被“调解”

掉了!

这些冷冰冰的数据,与这座表面上干净整洁、人民“安居乐业”

的海滨城市,形成了令人窒息的矛盾。

于副市长口中的“慢慢熬”

,听起来合情合理,背后掩盖的,却可能是数以万计挣扎在底层、甚至被某种“机制”

捆绑吸血的工人。

那些整齐漂亮的现代化厂房群(临港工业区),真的是临海的未来新动能?还是另一批靠“输血”

维持、将来也可能变成“僵尸”

的新包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