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海疆初立道争暗涌(4 / 4)

加入书签

推导,连情感与命运都被量化,整个宇宙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巨型机械。

秦墨推演着这种“绝对理性”

之道。

它稳定,高效,几乎杜绝了内部混乱。

但缺陷也同样明显——缺乏变数与惊喜,文明与生命容易陷入僵化的模式,失去了演化的活力与艺术的灵感,面对来自体系外的“变量”

时,应变能力不足。

“过刚易折,缺乏韧性。

绝对的秩序,亦是另一种形式的混沌——死寂的混沌。”

秦墨再次汲取其优点——那严谨的逻辑架构与对底层数学规律的深刻理解,用以优化自身道域中“秩序”

环节的稳定性和效率。

心镜不断流转,映照出一种又一种来自不同宇宙、不同文明、不同个体对“道”

的理解与践行。

有的侧重血脉肉身,挖掘自身神藏,以力证道;有的崇拜自然元素,化身法则,与天地同寿;有的展出极致的科技,解析宇宙,再造乾坤;有的则沉溺于虚幻梦境,在精神世界中构建永恒乐园……

每一种道,都有其辉煌与局限。

秦墨便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学者,坐于镜前,观摩万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丰富、调整、优化着自身的万象归流大道。

他的道,并非要变得包罗万有、杂乱无章,而是在保持“动态平衡”

与“无限演化”

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吸收这些“他山之石”

的智慧,让自身的“流”

更加磅礴,更加顺畅,能够适应并包容更多样性的法则环境,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另类的“筑”

不是构筑存在本质,而是构筑自身大道的广度、深度与韧性。

不知观摩、推演、融汇了多少种不同的“道”

,当秦墨再次将心神完全收回时,他头顶那混沌气流状的道印,似乎并没有什么显着的外观变化,但其内部蕴含的“道韵”

,却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圆融、更加不可测度。

他对于下一次正式的“筑涅”

循环,有了更强的把握与更清晰的方向。

睁开眼,心镜缓缓消散,重新化为那片“可能性之纱”

,但其蕴含的道韵已被秦墨汲取大半,变得黯淡了许多。

“师尊,您此次观镜悟道,历时外界约三百个标准宇宙年。”

墨灵(道枢)的声音响起,“期间共有七次微弱意念窥探,三股小型寂灭乱流掠过道域边缘,均被自动防御机制化解。

另,检测到右后方遥远海域,有持续性的高强度能量冲突波动,疑似两位筑涅境存在在交战,是否进行远距离观测?”

秦墨目光微动。

观镜悟道收获巨大,但也需知晓外界变化,尤其是其他筑涅者之间的冲突,或许能窥见更多此地的规则与危险。

“锁定冲突区域,进行隐蔽观测,收集数据,但切勿介入。”

“明白!”

秦墨将注意力投向墨灵指示的方向,神念如同最细微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向着那遥远的海域延伸而去。

一场生于涅盘之海的、真正的筑涅者之间的道争,即将映入他的“眼帘”

这对他了解这片海的生存法则,至关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