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研究天团,岩画星图(六)(2 / 2)
,连车身铭牌上都只刻着“大明轨车”“大明战车”。
其实按研究院众人的想法,不少发明的核心思路都源自圣皇——
从最早的电池研制方向,到无线电报的研制,再到汽车的动力布局,都有他画的草稿;
若他愿意,早该有一堆设备以他的名字冠名。
可朱有建始终没松口,每次有人提起,他都笑着岔开话题,大家也只能尊重他的想法,只在私下里对着新造的器械感慨:
这些能改变时代的创造,背后藏着的是圣皇的巨大贡献,他才是最该被记住的人。
宋应星蹲在地上,目光紧盯着排盾折叠支撑板露出的岩顶——
那片凹凸不平的岩石绝非自然形成,深褐色的石面上,浅白色的纹路勾勒出凸起星辰,连星与星之间的连线都刻得规整,分明是一幅刻意雕琢的星图。
他心中一喜,居然是星辰图,暗忖:
才刚进通道走了十几步就有这发现,看来这贺兰山的洞窟,果然藏着不一般的玄机。
薛凤祚原本还拿着水文图,想对照岩壁找古水系痕迹;
王徵也攥着小锤,打算敲两块岩石测材质,可两人刚凑近岩顶,就被文理科教授们抢了先。
这群老学者在大明研究院本就是出了名的“跨学科通才”——
程教授懂古籍考据,却能随口说出星象对应的节气;
朱教授专研古文字,还能辨出岩石的形成年代,此刻他们围着岩顶,你一言我一语地辨认星位,连声音都透着按捺不住的激动,把薛凤祚和王徵挤得只能在外围踮脚看。
没一会儿,教授们就发现这只是星图的一角,更多纹路还被排盾的支撑板挡在后面。
“得把支撑板移开!”
程教授率先开口,伸手就要去搬排盾,旁边几位教授也跟着附和,都想立刻看清完整的星图。
宋应星却伸手拦了拦,指着通道深处:
“这洞窟足足有十二里长,咱们不如先往前走,看看整条通道的岩壁上是否都有星图分布。
若是只盯着这一处,万一前面还有更关键的线索,岂不可惜?”
他的话让众人冷静下来,教授们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