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民事新立神谕规仪三(1 / 2)
朱有建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人的回禀,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着,木头出生硬的叩击声,心里忽然冒出个冷飕飕的念头:
明光宗、明熹宗当年都死得突然,会不会就和这些“没主儿”
的太监有关?
他们没有明确的管理人,没人盯着他们的行踪,能随意出现在任何地方——
御膳房、寝宫、甚至御书房,真要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比如在茶水里动手脚、偷听密谈,连个约束的人都没有。
事后就算想查,问起是谁做的,管事的说不清楚,太监们互相推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连个追查的方向都没有。
他越想越觉得,高起潜身为监事统领,在宫里待的年头长,说不定知道些宫内旧人旧事,挑人也能更稳妥些,当即传旨让高起潜来负责选人:
“民事司的基础班底,先让这些闲置太监组建起来,要是人手还不够,也可以让些年纪稍大、手脚利索的宫女参与进来,帮着登记账目、照看育幼堂。
但你记住,这只是过渡——
以后得慢慢换成民间人管民间事,朕盼着那些在养济堂里长大、吃过苦也懂百姓难处的孤儿,将来能撑起民事司的担子,他们才是真正能扎根民间的人。”
琢磨到这里,朱有建指尖的叩击声忽然停了,又想通了一层隐忧:
等将来百姓日子过好了,能吃饱穿暖,谁还愿意把亲生儿女送进宫当太监、做宫女?
这差事既不像募兵那样能挣军功、光宗耀祖,又没个安稳前程,真要招募起来,怕是比招兵还难。
不过这念头刚冒出来,他很快又放宽了心——
好在未来五十年不用愁这事,宫里现在还有不少十来岁的小太监,慢慢教着就能用,宫女也能从灾区临时招募些,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把民事司的架子立起来,让那些孤儿寡母先有个依靠。
高起潜是真没把自己当外人,连着三天往皇宫跑,半点没客气,直接把宫里所有没固定差事、整日在廊下晃悠的“自由太监”
全给招走了。
点人数时才现竟有两千多人,他却皱着眉嫌不够用,转头又去各宫找管事嬷嬷商量,从洒扫、浆洗的宫女里挑了五百多手脚麻利的大龄宫女,一股脑全拉进了民事司。
这下可好,原本宽敞的民事司筹备处,桌椅都快摆到门口,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热闹得像市集。
民事司的架构很快搭了起来,是高起潜熬夜画了三版图纸定下来的金字塔式:
最顶层是他这个民事司总领,总领下面设四个局,各有各的用处——
保障局管赈灾救济,民生局管水利农耕,育生局管孤儿寡母,学教局管扫盲办学;
每个局底下又细分出具体的堂,像养育堂专管孤儿衣食起居,养老堂收置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义骨堂专门派人去荒野收埋尸骨;
水利方面更细致,增雨堂管人工增雨,蓄水堂盯蓄塘修缮,引渠堂负责挖渠引水,甚至还特意预留了几个临时堂的空位,万一遇上蝗灾、雪灾这类急事,随时能抽调人手应急。
架构定了,高起潜立刻拿着名册扎进人堆,照着各局各堂的职责,把招来的太监宫女一一划分到位:
心细的去养育堂管孩子穿衣吃饭,胆子大的派去义骨堂处理尸骨,懂些算术的调去蓄水堂盯工程账本,连谁负责登记流民、谁跟着文书学写报告,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没半分混乱。
这边刚把人分完,他又一头扎进书房,熬到半夜,忙着编写各岗位的事务教材——
给义骨堂的写如何辨认尸骨、如何安全掩埋,给养育堂的写怎么照看生病的孩子、怎么教孩子识字;
一边准备这些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一边还没忘了组织大家参加常规培训,也就是算术、识字这些基础学科知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