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5章 科技创新理论方向七(2 / 2)

加入书签

“阳离子”

,当时众人听得模糊,始终找不到研究方向。

直到今日,结合阴阳升降、冷热作用的原理,他们终于摸清了脉络,当即生出念头:

“得立刻设立相关课题,组建研究室深入钻研!”

在研究院众人心中,朱有建近乎“神圣”

——

仿佛世间没有他不懂的真理,还总能把高深理论,拆解成大家熟悉的日常事物来讲,让人一听就明白。

对神谕会成员而言,圣皇本就该是这般模样——

毕竟他是地上神国的主宰,洞悉万物本就是他的“本分”

圣皇团成员对他更是怀着“迷信”

般的崇敬,认定圣皇万能,是他们唯一的信仰。

可没人知道,朱有建哪有什么“洞悉万物”

的高深本事。

他不过是沾了前世的光,比这个时代的人多见识了些科技信息罢了——

毕竟前世的科技早达到用数据通讯、甚至出现人工智能的地步,他那些“理论”

,跟古人比起来,不过是多懂了些“旁门知识”

至于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层原理,他大多也只懂点皮毛,真要让他动手做太阳能热水器、造储能电池,完全是眼高手低,连个零件都拼不明白。

人群里,徐雅各布的女儿徐琳达,眼神亮得有些吓人,手里的笔飞快记着,连朱有建随口提的“闪电储能”

都没落下,听得格外入迷。

徐雅各布这会儿正在山东传教,这次徐夫人特意带着女儿来听周讲。

徐夫人其实不懂女儿整天琢磨的“化学”

是什么,只清楚一件事:

女儿已经二十八岁,因常年琢磨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性子又执拗,这辈子大概率指望不上嫁人了。

既然女儿说起试管、药剂时眼里有光,喜欢研究化学,那不如就让她专心扎进这行,有个能寄托心思的去处,总比在家对着空院子呆好。

乾德二年二月,春寒还没完全散透,清晨的风刮在脸上仍带着凉意。

皇庄研究院新建的楼里,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悄悄立起了块琉璃匾,上面写着“化学科”

三个字,字体俊秀有力,显然出自皇帝之手。

化学科新设,没有教授、研究员,只好将它强行设在物理科名下——

朱有建心里其实早觉得化学该是独立的大科,可眼下大明的学者工匠们,连“化学”

二字都闻所未闻,更别提明白它能炼新药、造新材料的用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