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o章 拒绝王位一路向北三(2 / 2)
右翼前旗连同左右翼中旗的五万余部落兵员仍在屯驻待命。
他们围坐在篝火旁烤肉饮酒,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秋猎,永远不会知道,留在草原的族人已在炮火中化为灰烬,那些曾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袍泽,早已先一步坠入黑暗。
科尔沁人向来以强势自居,即便与努尔哈赤签下盟约,也从未真正低头——
他们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悍不畏死的作战风格,自元朝起便没吃过亏。
当年大元皇帝漠视鞑靼部落,任由他们被掳为奴隶贩卖四方,科尔沁人却凭着铁骑护得家园周全;
即便后来王保保强势将他们逐出漠南,科尔沁大草原这方祖地,也始终牢牢握在他们掌心,从未丢失,这是他们刻在骨血里的底线。
这片草原广袤得惊人,形状如同倒置的朝鲜半岛,面积与之相当,比辽东半岛还要大上两倍半。
左右翼的驻牧地在草原南部,地势开阔平坦;
中翼设有一旗,是盟主居住的总营所在;
上翼则旗分众多,上前左右旗、上中左右旗再加上一个下中旗,共同构成了科尔沁十二旗的完整版图,毡房如星点散落在草原上,曾是何等热闹。
可这盛景在炮火中不堪一击。
女真部落虽名义上占据广阔疆域,实际聚居地却多在山林,真正能用作马场的开阔地带寥寥无几。
努尔哈赤当年正是因建州之地远比辽河平原贫瘠,才立下誓言要夺取沃土。
说来讽刺,大明称后金为“关外势力”
,而后金的核心区域,其实正处在永乐朝辽东长城的旧址之内——
因此在其他女真部落与鞑靼部落眼中,后金从来都是“关内人”
。
这般认知错位,让后金对科尔沁人始终提防,一口一个“关外鞑子”
,藏着深深的忌惮。
可此一时彼一时,自从多尔衮叛逃,清廷一来理亏心虚,二来八旗兵力损耗惨重,面对科尔沁人的步步紧逼,也只能忍气吞声,默许他们入关驻兵。
直到方正化带着圣主的旨意北上——
先灭金人,再荡平科尔沁,继而扫平巴尔虎、兀良哈、不里牙剔等部落,将瀚海之地尽数纳入掌控。
至于喀尔喀与土默特诸部,多亏多尔衮此前的强行征召,早已无可用之兵,后续收拾的任务,已交由孙守法负责;
连曾经强悍的察哈尔部落,也落得无兵可战的境地,想来着实令人唏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