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未遂叛乱矿场现象一(2 / 2)

加入书签

杀人不难,躲刀子也能想辙,可眼下是实打实的野战啊!

对方三万正规军,他们六千,真要摆开阵势对冲,怕是连塞牙缝都不够。

也难怪只能挖陷坑、备煤灰,这些在老家会被骂“下三滥”

的伎俩,居然被高总领编进了三十六篇教程,还说能组合出几万种花样——

李一六偷偷翻看过那册子,里面的内容看得他眼皮直跳。

王有三往嘴里塞了块冻硬的饼子,嚼得腮帮子酸。

他倒不琢磨战术正经不正经,满脑子都是王大趴说的“功勋台”

方才那幽幽的话音还在耳边飘:

“皇爷赐谱,入功勋台,配殿香火……”

他掰着冻得僵的手指算,自家祖坟上翻八代,最远的祖宗是给地主扛活的,连个正经名字都没留下。

要是自己能成“一世祖”

,牌位进了功勋台,逢年过节有官老爷上香,子孙后代说起先祖能拍着胸脯——

那滋味,比揣着热乎牛肉粒还熨帖。

“别瞎琢磨了。”

王大趴踹了踹隔壁坑的李一六,

“皇爷能让咱干这事,自然有道理。

想想那棉鞋,想想赐的家谱,就算用些‘不上台面’的招,只要能成,咱就是祖宗!”

远处榆关方向传来隐约的号角声,陷坑里的人都绷紧了身子。

李一六攥紧了湿布,仁慈煤灰的粉末透过布纹沾在掌心,凉丝丝的。

他忽然觉得,高总领那句怪话或许有点意思——

不战,说不定真能比打赢了还风光。

至少,能活着看到自己的名字写进族谱第一页。

荣耀加身,良田千亩,儿孙绕膝,成一族开脉之祖——

这些念头搁在半年前,能让他们在梦里笑醒,醒了又觉得是痴心妄想。

那时的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爹娘是佃户,自己是流民,兜里比脸还干净。

在码头扛活时,运粮船翻了要赔命,遇着兵痞抢东西只能抱头蹲地上;

真要是横死街头,能有张草席裹尸就算烧高香,多半是扔去乱葬岗,成了野狗秃鹫的口粮。

可现在不一样了。

皇爷给了盼头,那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有了影子。

所以哪怕这任务难如登天,陷坑里的汉子们也都憋着股劲——

干!

只是偶尔闲下来,李一六会摸出怀里那方绣着并蒂莲的帕子,想起开封里那个红着脸递帕子的姑娘。

那姑娘说等他回来,她娘要给烙油饼。

旁边的王有三也常念叨,陶家店的婆娘还在等着看他去接,

“总得风风光光把人娶进门,住皇爷赏的砖瓦房”

另一边,十二名教官领着两千多兵卒守着近两万匹战马,蹲在背风的土坡后,个个眉头拧成了疙瘩。

赵老矢把马鞭在手里转得飞快,嘴里反复咂摸着“无损平榆关卫”

几个字,冻得通红的鼻子里直冒白气:

“这吴三桂的兵都是狼崽子,咱要是动了他们一根汗毛,回头怕不是要被追着砍到天边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