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怀来塘蓄新型炸药二(2 / 3)

加入书签

单是这批十艘战船的龙骨锻造、舱室布局,便要三月工期。

"

又抽出另一份清单,一应相关的流程密密麻麻列满整页,

"

需要配备的火炮,也需要铸造,还有无数炮弹,此事,急不得。

"

见卢九德仍面露不甘,皇帝拍了拍他肩膀,语气转为和煦:

"

你且趁这空档,好好研习海图与操舟之术。

待战船成军,还有更紧要的差事等着你——

不仅要组建海师,更要将这支船队炼成让四海胆寒的精锐。

"

烛火轻晃,将君臣二人的身影投在墙上,交织成一幅蓄势待的画卷。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西山,范景文身些常服,立在河口处的了望塔上,目光如炬地盯着河面。

自出京起,他便亲自坐镇此地,带领一众衙役与乡勇日夜值守;

手中的方略被汗水浸得皱,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历年洪水数据。

只要河面稍有异动,他便立刻召集幕僚,反复推演应对之策。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七月初十,河面依旧平静得可怕。

范景文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不安如同野草般疯长。

往年这个时候,洪水初潮早已显现踪迹,如今这般反常的平静,意味着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

一旦洪峰形成,其破坏力将远往年!

“撤!

立刻撤离西山!”

范景文当机立断,一声令下,众人迅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奔赴下游那些曾经曾饱受洪灾的村庄。

一路上,马蹄声、吆喝声交织,扬起漫天尘土。

与此同时,宛平城内也已进入紧急状态。

城外,沙袋墙如长龙般蜿蜒而立;

城内,衙役们手持铜锣,穿梭于街巷,大声呼喊着召集青壮。

各家各户纷纷响应,老人们帮忙搬运工具,妇女们烧水煮饭;

年轻汉子们则在衙役的带领下,喊着整齐的号子,奋力将沙土装进麻袋。

汗水湿透了衣衫,泥浆沾满了裤腿,却无人喊累。

夕阳下,忙碌的身影与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勾勒出一幅万众一心抵御洪灾的壮阔图景。

无定河宛如一条蛰伏的黄龙,蜿蜒的河道上,十五处险段如同它身上的逆鳞,暗藏汹涌杀机。

这片水域所波及的范围令人心惊——

八个县、十五个乡镇皆笼罩在洪水威胁之下,而其中三十一个自然村更是当其冲,仿若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孤舟。

老辈人都说,这些地方地势低洼,每逢汛期,便如待宰羔羊,只能盼着老天爷手下留情。

如今,黑云压城,一场灭顶之灾似已近在咫尺,将百姓们迁移至高处,成了刻不容缓的生死大事。

黄守才伫立在无定河畔,望着浑浊翻涌的河水,满脸凝重。

这位饱经沧桑的治河大家,半生与洪水打交道,河道的脾性、洪峰的规律,早已刻进他的骨子里。

他摩挲着胡须,目光深邃如渊:

“依老夫看,按过去几次大灾的情形,洪峰怕是要在七月二十日前后杀到。

这日子,错不了!”

话音落下,周遭众人皆是心头一紧,仿佛已听见洪水奔腾而来的怒吼。

七月二十日,天空阴云密布,似是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

无定河两岸,四位治水大才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与疑惑。

黄守才站在河岸的高处,望着平静的河面,手中的折扇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手心。

他身旁的另一位治水能手张国维,捋着胡须,喃喃自语道:

“这可真是怪了,往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