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中枢之争君臣离心一(1 / 3)

加入书签

西苑御书房内,鎏金兽形香炉飘出袅袅青烟。

朱有建斜倚在雕花紫檀榻上,素白指尖轻轻摩挲着《千字文》泛黄的宣纸,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廊下值夜的王承恩垂盯着青砖缝里的蚂蚁,忽听得书页翻动声骤然停住,慌忙抬头——

只见自家主子睫毛轻颤,墨玉般的瞳孔里流转着思索的光华。

王德化捧着新沏的碧螺春候在门边,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扰了圣驾。

这场景于禁卫和女官们而言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在他们心中,这位帝王的每个举动都藏着改天换地的深意。

数日前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当朱有建将亲笔绘制的“大明中心天下图”

徐徐展开,满室青墨竟将浩瀚山河收于尺幅之间。

汤若望抚着银须惊叹时,阳光正巧穿透窗棂,为图上蜿蜒的黄河镀上金边。

那一刻,王承恩分明看见王德化悄悄抹了把眼角,而廊外禁卫的甲胄都因胸膛的剧烈起伏而叮当作响。

他们终于懂得,生在大明、侍奉这样的君主,是何等无上的荣光。

烛火在朱有建眼底跃动,忽明忽暗间,他忽而重重一拍书案,惊得廊下当值的王承恩险些打翻茶盏。

帝王指尖重重叩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八个字上,嘴角噙着孩童般的雀跃笑意——这几个字竟与简化字如出一辙!

他的目光迅扫过"

闰余成岁"

的"

余"

字,半边熟悉的"

余"

字像把钥匙,瞬间打开理解的门扉。

"

金生丽水"

字虽繁复,拆开来却分明是"

丽"

的筋骨。

朱有建猛地站起身,袍角扫落案上镇纸,他却浑然不觉,只喃喃自语:

"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

当视线落在"

岁"

字上时,他先是微微皱眉,旋即仰头大笑。

记忆里故乡老人口中"

闰余成岁,年节相顺"

的童谣忽然清晰起来,他伸出手指在空中反复描摹:

"

这不就是岁字么!

阴历添闰月,时序方得周全"

笑声惊起檐下夜枭,扑棱棱掠过琉璃瓦,倒像是也在为这奇妙现喝彩。

此刻的朱有建全然不见帝王威仪,倒像是个刚解开谜题的少年,眼里闪烁着志得意满的光芒。

暮色漫过御书房雕花窗棂时,朱有建正将《千字文》翻得哗哗作响。

此前那些张牙舞爪的繁体字形,此刻竟像被驯服的烈马,在拆解与联想的缰绳下变得温顺可辨。

他忽然把书往案上一合,眼中迸出炽热的光——

若照这般法子,他日捧读《永乐大典》怕也非遥不可及!

然而这份蓬勃的兴致,却被议事厅外骤然响起的脚步声生生打断。

王德化报告说李邦华等臣有要事启奏,朱有建很无奈地允了。

望着鱼贯而入的御史们,嘴角不自觉地向下撇,活像被抢走糖块的孩童。

为的李邦华银微颤,陈良谟、王章紧随其后,余下八张面孔全然陌生,却个个绷着铁板似的脸,将满室空气都压得沉甸甸的。

他无奈地挺直脊背,伸手揉了揉酸的后颈——

这课业刚起了兴头,偏又要应付这些"

铁面判官"

,真是令人无味啊。

李邦华甫一踏入议事厅,袍角带起的风就卷得烛火剧烈摇晃。

他既不行叩拜大礼,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