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真带路党进入盛京一(2 / 3)
/p>
"
大人,那现在可以阉割吗?"
此言一出,高宇顺先是一愣,继而忍俊不禁。
他仰天大笑,笑得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
你这傻小子!
男儿报国,岂在一时?
回大明后,你若依旧愿意,咱家就收你入门墙,随咱家姓!
"
随后,高宇顺开始整顿军队。
他目光如炬,仔细甄选,竟从六千人的队伍中,除太监外,挑选出两千多名精锐。
这些战士个个身强体健、武艺高强,是真正的上等好手。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
朴应智的队伍仅有一百五十个名额,该如何安置剩余的人手?
无奈之下,高宇顺只得命人取来竹签,令众将士抓阄定夺。
营帐内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喜形于色,欢呼雀跃;
也有人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高宇顺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赞赏之色。
这一群热血男儿,无论留守还是随行,都将是复兴大明的重要力量。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朴应智站在营帐外,望着熙熙攘攘的将士们,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经过数日精心准备,人员终是尽数到位,整装待了。
此刻,他只需等待那最后的号角吹响。
"
大人,武器已备齐,请过目!
"
一名士兵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张清单。
高宇顺目光在"
连弩"
二字上稍作停留,微微颔。
连弩,百步穿杨的利器,此次行动必备无疑。
至于手雷,他摇头轻叹,包袱有限,必须为另一种特殊的"
弹药"
腾出空间——
仁慈弹。
"
仁慈弹?"
朴应智挑眉,眼中闪过几分好奇。
高宇顺沉思片刻,还是将功效对他说明白,朴应智眼睛亮,有些跃跃欲试的模样。
随后,军帐内弥漫起一股凝重的气氛。
一百五十名士兵各寻一隅,请太监帮忙书写遗书。
遗书内容却出奇相似:
"
父母在上,不孝儿为国征战丧命,未能在二老榻前尽孝,望二老保重身体,勿以孩儿为念!
"
一名年轻士兵写罢,抬头望向高宇顺,眼中闪烁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
高总领,咱们现在就能出了吗?"
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
这句话犹如石沉大海,在营帐内激起千层浪。
那些未能入选的战士听到这话,脸上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掩饰不住的落寞与不甘。
他们紧握拳头,暗自埋怨命运的不公——
为何自己手背,没有抓到好阄呢?
高宇顺眯起眼睛,目光扫过营帐内那些奋笔疾书的太监们,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些热血男儿写遗书时为何不见悲戚之色?
他太清楚其中的缘由了——
活着,便能衣锦还乡;
即便战死沙场,家人也能得到丰厚的奖赏。
"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五,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为家族获得田亩若干,银钱若干"
能够在族谱里留下这样一笔,对普通人家而言,那是何等的荣耀!
父母兄弟从此在乡里乡亲间昂挺胸,受尽尊敬。
所谓"
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不正是这般写照吗?
高宇顺心中暗自想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此役若成,三层功勋台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