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战将起再出狂谋四(2 / 3)
一步前行,都透着一股决然之气,仿佛在向世人宣告,有他们在,孔有德的后路便万无一失。
汉八旗主要负责的就是佯攻张家口,他们在各自的旗主带领下,向兴和城聚集而来。
再看蒙旗五部,他们仿若一群矫健的草原苍狼,从榆木川疾驰而出,向着小境门飞奔而去。
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一路风驰电掣,只为了能准时与汉八旗在大境门外顺利会师。
会师之后,这支混合大军将如虎添翼,气势汹汹地直逼大境门,肩负起扫平大境门一线明国守军的重任。
为孔有德在张家口的佯攻提供强有力的接应,让明军尾难顾,陷入绝境。
自打三月二十九日高起潜威风凛凛地坐镇万全右卫起,他的眉头就未曾舒展过,满心焦虑地忙活起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儿。
当其冲的,便是对德胜口堡与张家口堡这两处关键据点的守卫人员进行大换血。
先瞧这德胜口堡,按规制核定兵员足足有四千二百人,那本该是一支兵强马壮、能守能攻的精锐之师啊!
可怎奈命运多舛,宣府总兵王承胤,这位曾在沙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竟然陪着李自成一同殒命于宣化城。
更要命的是,他生前抽调走的三千兵员,也如同飞蛾扑火般,全部折损在了宣城。
祸不单行,紧接着又出现了逃兵现象,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连串的打击下来,此刻的德胜口堡内早已是一片凄惨景象,仅剩下区区三百兵员,而且一眼望去,基本都是些老弱病残,走路都摇摇晃晃,哪还有半分军人的英姿?
高起潜瞧在眼里,疼在心里,无奈之下,只得安排他们前往相对安稳些的怀安卫,也算是给这些老兵残卒寻个养老的去处。
再把目光投向张家口堡,按定员来说该有一千五百人,可现实却给了高起潜一记沉重的耳光。
逃兵竟多达六百,照理说即便如此,怎么也该还余下九百人吧?
但实际清点下来,却只有不到五百人。
细细探究,其中管马市的人员就占了二百来个,这些人平日里只管照料马匹、打理生意,真要上战场,那可就抓瞎了。
刨去这两百号人,剩下的五百百余人呢,他们之所以还滞留在此,可不是出于什么对大明的耿耿忠心。
实在是身有残疾,走投无路,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太过残酷,只能窝在这堡里苟延残喘。
目睹万全右卫如今这般兵员凋零、士气低落的惨状,高起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内心的震惊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暗自思忖:倘若自己一行人没来,任由这态势展下去,鞑清岂不是能如入无人之境,随意进出宣府镇?
到那时,京城直面这形同虚设的宣府镇,就好比赤身裸体面对利刃,还有什么活路可言?
想到这儿,高起潜忍不住摇头叹息,他实在有些不能理解李自成的脑回路,在这等要害之地竟然不放守军。
就算他侥幸占领了顺天府,可一旦鞑清从背后捅上一刀,难道就能凭借那空荡荡的顺天府城墙,挡住来势汹汹的鞑清铁骑?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自成内心究竟作何盘算,已然彻底成谜,不管是在当下这风云变幻的局势里,还是回溯到原本既定的历史长河之中,都没有谁能真正洞悉他的所思所想。
或许,在他心底深处,自恃麾下兵强马壮、气势如虹,竟狂妄地认为自身实力已然凡脱俗、无人能敌,以至于把那鞑清视作不堪一击的土鸡瓦狗。
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无比沉重的耳光,石河子那场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大战,瞬间将他的自负击得粉碎。
让他从志得意满的巅峰一路狂跌,如丧家之犬般败逃不止,直至最终黯然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