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记布庄(2 / 3)

加入书签

基地,她就雇些人,把属于自己的宅子给建起来。

    当然,安全起见,她会把宅子建在村尾,跟郝玉和江远做邻居。

    这俩人有本事,心术还正,谢莞娘已经打定主意要和他们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关系。

    琢磨着这些后续规划,谢莞娘跟着江远,步行来到秦记布庄。

    秦记布庄店面很大,是秦家传了三代,赖以安身立命的一门营生。

    秦记的现任东家秦娘子,是个在一众虎视眈眈的族人、亲戚眼皮子底下,成功招婿入赘,并在战乱年间还能守住家业的厉害人物。

    或许是因为她吃了很多女子身份给她带来的苦,在她接手秦记布庄后,她就单独开了个柜台,用来售卖那些没办法出来做工的女人们,利用空闲时间制作的鞋袜衣衫和绣品。

    托她的福,谢莞娘每个月都能靠着忙里偷闲的刺绣,挣差不多一两银子。

    这笔钱对主要靠药材赚钱的谢莞娘来说不算多,但却已经足够让村里的女人们羡慕到质壁分离了。

    要知道,村里的很多人家,他们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存下一两银子。

    毕竟,一家老小的温饱问题他们都解决的很是勉强,就更别提什么梦里才有的家有余粮、家有余钱了。

    也因此,村里很多没有来钱门路的女子,都对掌握了一手精湛绣艺的谢莞娘十分羡慕。

    若不是谢莞娘每天不是在采收药材,就是在处理药材,人尽皆知的十分忙碌,村里的那些女子,早就跑过去问她能不能传授自己或者自己闺女、儿媳几招了。

    她们也不指望自己或者自己家里人能练到谢莞娘那种程度,只求她们做出来的东西能达到镇上布庄的收购标准,让她们能多一门手艺傍身。

    着急赚钱的谢莞娘对村里女人们的心思一无所知,她满心满眼,都只有“今天赚了多少钱,迄今为止一共存了多少钱,要买地盖房子还需要再存多少钱”。

    “婶子,”已经跟秦记布庄的东家、伙计混了个脸熟的江远,走到正认真整理布匹的妇人面前,“麻烦帮忙喊一下你们东家。”

    那妇人四十出头的年纪,白皙的圆圆脸上,笑容既真诚又讨喜,她一眼就认出了没少替谢莞娘过来卖绣品的江远,“哎呦,是你啊。”

    看到站在江远身侧的谢莞娘,那妇人眼睛一亮,“这就是让你拿绣品来卖的那姑娘?”

    谢莞娘笑着冲她微一屈膝,“婶子好。我姓谢,您可以喊我小谢或者莞娘。”

    “晚娘?”那妇人错愕一瞬,心说怎么会有长辈给自家孩子取这么不吉利的名儿?这是嗓子眼儿大,一个不留神把心和脑子都给咳出去了吧?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