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天下第一武道大会(1 / 7)

加入书签

    五原郡的初夏,带着塞外特有的爽朗。

    九原新城在无数俘虏,徙民和工匠的汗水浇灌下,已初具雄城骨架。

    夯土包石的城墙巍峨耸立,城内街道纵横,府衙,军营,市集,民居的基址清晰可见。

    背靠阴山的护匈奴中郎将府更是规模宏大,俨然成为统御北疆的军政核心。

    宇文部的归降与整编,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后迅速沉淀。

    在赵云,张辽的严密监督和高效运作下,甄别,分离,安置的过程冷酷而有序。

    剩余的族众,无论老弱妇孺,被彻底打散,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分批迁徙至五原,西河郡早已规划好的徙民点。

    等待他们的是授田,编户,学习汉话,穿上汉服,孩童进入蒙学识字。

    宇文部彻底从一个拥有独立的政治文化实体,走向汉文化的怀抱。

    归义突骑。

    这支由宇文莫槐父子统领,宇文部残余精锐组成的骑兵,在短暂的休整和补充了部分汉军制式装备后,便翻越了巍峨的阴山,一头扎进了北方那片广袤无垠的漠北瀚海。

    他们的任务清晰。

    绘制地图,刺探虚实,为并州军未来的北疆战略充当探路尖刀。

    宇文莫槐骑在马上,最后一次回望阴山南麓那片熟悉的草原,眼中再无留恋,只剩下破釜沉舟的决绝和对未来的豪赌。

    黄忠坐镇五原,如同定海神针。

    一面加紧整训部队,修缮城池,囤积粮秣,巩固新收复的云中,五原防线。

    一面严密监控着被打散的宇文部族众的安置与同化进程,恩威并施,确保其不生出乱子。

    同时,对朔方,上郡残余的胡虏势力施加持续压力,迫使其要么远遁,要么臣服。

    并州北疆,在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征服后,进入了相对平稳但暗流涌动的消化与建设期。

    张显安排好五原诸事后,只带着数名亲卫,踏上了南归晋阳的路途。

    塞北的风掠过他的脸颊,心中那开疆拓土的豪情,只余下对妻子与未出世孩子的深深牵挂。

    邹婉临盆在即,这不仅仅是家事,更关系到并州集团内部的稳定与人心向背。

    同时,洛阳朝堂的暗涌,天下局势的微妙变化,如同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他的思绪。

    他知道,短暂的平静只是风暴来临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