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新象(1 / 7)

加入书签

    晋阳城外的官田,此刻人声鼎沸,与料峭寒风形成鲜明对比。

    巨大的官仓敞开着厚重的木门,如同巨兽张开了口,一袋袋沉甸甸、颗粒饱满的“喜冬麦”种,正被赤膊的力役喊着号子扛出,码放在等候的牛车之上。

    “都仔细着点!这可是使君弄来的神种!一粒都不许糟蹋!”负责押运的仓吏嗓门洪亮,眼睛瞪得像铜铃,紧盯着每一袋种粮的装卸。

    他身旁,几个穿着郡府吏员服色的人,正对照着名册簿子,大声吆喝:“西乡!西乡的牛车上前!领麦种一百二十石!”

    “南关里的,你们的八十石,点清楚了!”

    牛车旁,除了各乡里正,更有不少面有菜色、眼神却充满希冀的陌生面孔。

    他们是并州各地的流民,都是听闻太原改换门庭后抱着一丝微薄希望来到此地的,眼下也都被重新造册登记。

    此刻他们挤在领取种粮的队伍边缘,听着吏员宣讲。

    “……奉荀县君令!凡登记造册,愿在并州安家落户者,皆可分田落户!今冬垦荒种下这‘喜冬麦’,来年夏初便有收成!麦种由郡府借出,收后归还即可!开荒头一年,赋税减半!”

    一个裹着破旧单衣、抱着幼子的妇人,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她怯生生地问旁边一个老农:“老丈,这……这麦子,真能在冬天里长?不会冻死?”

    老农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豁口,指着不远处田垄里已有零星嫩绿探头的田地:“瞧见没?那便是俺们村前几日种下的!使君弄来的东西,还能有假?俺在晋阳活了四十多年,就没见过十月末还能下地的麦子!你就安心领种,跟着官府的指点种,错不了!使君仁厚,给咱活路呢!”

    妇人看着那寒风中倔强的新绿,又看看怀中懵懂的孩子,将孩子抱得更紧了些,用力点了点头。

    寒风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

    郡守府内,荀彧刚送走一拨汇报各县补种进度的吏员,案头堆满了文书。

    他拿起一份来自榆次的简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陈纪在榆次推行新吏治与冬麦补种,手段雷厉风行,成效显著。

    他提笔蘸墨,在一份关于调拨最后一批农具给阳曲的公文上签下名字,目光沉静。

    粮仓充盈,民心可用,这并州的根基,正在一寸寸的夯实。

    榆次城外的田野,景象又与晋阳不同。

    少了些喧嚣拥挤,多了几分井然有序。

    新任署理县令,正是由功曹署派下的一位姓孙的老吏,此刻带着几名同样穿着新式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