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荀彧郭嘉(3 / 6)

加入书签

sp;“仓曹主库。”

    “至于司法曹。”他顿了顿,正色道、

    “乃是主公设立,专司民刑诉讼,独立于县衙其他事务,主官由主公直接任命,只对主公与律法负责。

    其下设有法吏、书吏、差役,负责调查取证、记录案卷、传唤人证、执行判决。

    力求‘有讼必理,有理必断,有断必公’。”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司法独立,不受地方豪强或行政掣肘……此举倒是大善!

    只是……推行不易吧?”

    “确实不易。”韩暨坦诚道、

    “起初阻力不小,地方积弊,人情牵扯,但主公意志坚定,亲自坐镇处理了几桩涉及豪强遗留势力的棘手案件,杀伐果断,明正典刑,立威于众。

    同时,选拔法吏首重公正、明律、不畏强权,如今运行半载,已渐入正轨民间口碑甚佳。”

    郭嘉心有佩服,但仍旧如同一个好学孩童一般不断提问:“工分又是何物?”

    韩暨轻笑解释道:“这也是主公设立,虑虒百业待兴,官营作坊、矿山、筑城、修路等所需劳力甚巨。

    若全以钱币支付,一则虑虒钱币流通尚不足,二则钱币价值易受外界影响波动。

    故主公推行‘工分制’。

    凡在官营产业出力者,按工作量、技术难度、工时长短,由记工记录‘工分’。”

    “这工分,非钱非粮,如何流通?”荀彧追问,他对这种新颖的制度充满兴趣。

    “工分本身不流通,只在县衙工曹处有档案记录。”韩暨详细解释。

    “工人凭记工牌,可定期到县衙指定的‘工分兑换处’,凭工分兑换粮食、布匹、盐、铁器、农具、甚至蜂窝煤等生活必需之物。

    兑换比例由县衙根据各物产成本和市场情况定期公布,相对稳定。

    如此一来,工人劳作所得,能直接换取生活所需,省去了中间环节和钱币贬值的风险,保障了基本生活。

    同时,县衙也能更有效地统筹物资,将劳动产出迅速转化为建设力量,比如筑城的石料、烧砖的燃料、制蜂窝煤的原料,很多都是以工分形式支付给参与开采、运输的民夫。”

    “妙啊!”郭嘉抚掌赞叹:“用既有实物担保以虚转实,以实保虚,既能绕开钱币不足和贬值的困扰,也能直接将劳力转为建设资源以及民生保障!这张中郎,不是听闻其是武将吗!”

    荀彧也深以为然:“此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大智慧。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