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启智草堂(求追读4k)(2 / 6)
,偌大的新田上,人影绰绰。
——
虑虒城东,几座新起的草堂在暮春的暖风里静立。
白日里孩童稚嫩的“天地玄黄”诵读声已歇,此刻,松明火把在草堂内点燃,昏黄跳跃的光线将挤满堂屋的农人身影拉长,投在粗糙的泥墙上,如同皮影戏般晃动。
空气里混杂着汗味、泥土的腥气、松脂燃烧的焦糊味,还有一种崭新的、略带紧张的气息。
讲台上站着的,是谷雨从县衙文吏中挑选出的几个年轻人,为首的名叫陈明,原本只是个抄写文书的小吏,此刻却肩负着“开蒙启智”的重任,额头微微见汗。
他身后土墙上,挂着几块新制的木板,一块上面用炭笔清晰地写着、
“一、二、三…十”旁边用小字标注着对应的汉字、壹、贰、叁…拾。
另一块板上还有楷书的繁体大字。
“田”、“亩”、“牛”、“粮”
“汉”、“民”、“张”
“诸位乡亲父老!”陈明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盖过窗外的虫鸣:“今日,咱们不单要认字,更要识数!这是使君亲自定下的章程,说这‘数’,与‘字’同等紧要,关乎生计!”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认“田”、“牛”、“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大家还能理解,这“数”?不就是数数吗?谁家娃子不会数到十?
坐在前排角落的赵田,也疑惑地皱紧了眉头,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上的泥点。
陈明似乎料到众人的反应,他拿起一根细长的木棍(代替教鞭),指向那排醒目的阿拉伯数字:“使君大人说,此乃‘算数之符’,比咱们惯用的算筹、汉字数字,要简便许多,大家请看、”
他拿起一块粗糙的黄泥板,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划下“1”,又在旁边用汉字写下大大的“壹”。
“这个‘1’,就念‘一’,代表一个东西,比如一头牛,一个人。”
他又写下“2”和“贰”、
“这个‘2’,念‘二’,代表两头牛,两个人。以此类推,一直到‘10’,念‘十’!”
“啊?这弯弯扭扭的,像虫子爬,就能当‘一’‘二’?”一个汉子忍不住嘀咕出声。
陈明没有斥责,反而点头:“初看是古怪!但使君说了,此符妙用无穷!大家且看!”他放下泥板,拿起几根备好的小木棍和一把干豆子。
“赵老丈!”陈明忽然点名,“您家新垦荒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