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大一统盛世下四海生息·烟火人间(2 / 4)
春暖花开时,楚凡带着四个孩子去放风筝。叶念凡的风筝飞得最高,他拉着线跑,欢呼着:“我的龙风筝飞到云里啦!”
楚安的风筝线缠在了树上,楚凡爬上树解开,楚承和楚宁就在树下拍手叫好。女帝和巧云、王柳、沈清霜站在廊下看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笑声传遍了整个御花园。
夜晚,孩子们睡熟后,楚凡坐在灯下看书,女帝走过来靠在他肩上:“有你在,这皇宫才像个家。”楚凡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窗外孩子们房间的灯火:“有你们在,哪里都是家。”
风吹过庭院,带着花香和安宁,皇宫的夜晚不再只有威严,更多了寻常人家的温馨。孩子们的嬉笑声、家人的低语声,交织成最动听的时光乐章,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大乾的春风吹过江南的稻田,拂过北境的草原,也掠过西南的山地。历经数年休养生息,曾经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重焕生机,四海之内炊烟袅袅,市集喧闹,连边关的烽火台都许久未曾燃起狼烟——大乾,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稳定与统一。
京城的朱雀大街上,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的幌子在风中飘扬,粮铺前排队买米的百姓脸上带着笑意,说书先生在茶楼里讲着“楚将军智退敌军”“秦王和晋王封地兴农”的故事,听得孩童们拍手叫好。
有从江南来的商贩推着独轮车,车上堆满了新鲜的菱角和莲子,大声吆喝:“江南新货,甜过蜜糖!”路过的妇人笑着买上一袋,给身边的孩子剥开一颗,甜意在街角散开。
江南的村落里,陆玄舟的稻田亩产一年高过一年,他带着村民修了水渠,再也不怕旱涝,秋日里打谷场上的笑声能传到十里外。
陆承钧的竹筐编得越来越好,镇上的杂货铺总留着最好的位置给他摆摊,有熟客问起:“陆老爹,您这手艺是祖传的吧?”他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安稳。
秦王封地的天籁城更是热闹,市集上中原的丝绸、西南的药材、北境的皮毛摆得满满当当,叶嬴烈搞的“市集节”成了百姓最盼的日子。曾经的玄甲营士兵大多成了农户或商贩,有个卖糖葫芦的老兵见了叶嬴烈,还会笑着递上一串:“王爷,尝尝?今年的山楂甜!”叶嬴烈接过糖葫芦,看着街上打闹的孩子,忽然觉得这比当年的胜仗更让人踏实。
晋王叶嬴胜的封地在陇北,那里曾是常年受风沙侵袭的贫瘠之地,如今却成了大乾的“北境粮仓”。叶嬴胜不爱权谋,唯独对农耕和水利痴迷,刚到封地时,他带着百姓挖渠引雪水,改良耐旱粮种,连住的王府都改成了“农舍样式”,院里种满了试验田的谷穗。
初夏的午后,陇北的麦田翻着金浪,叶嬴胜蹲在田埂上,手里捏着半穗麦子搓出麦粒,塞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旁边的老农笑着递上水壶:“王爷,今年这‘晋丰麦’怕是要亩产再增两成!您这法子真神,风沙再大也埋不住根了。”叶嬴胜抹了把汗,露出自豪的笑:“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伙跟着我一起熬出来的。”
王府后院比前院还热闹,晒谷场上摊着新收的豆子,几个孩童围着石磨转,叶嬴胜捡了颗最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