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暖炉融雪护田传年(2 / 3)
数年的动荡与守护,安民坊终于等来了真正的太平。
晨风掠过打麦场,掀起细碎的麦芒。
陆沉站起身,将短刀插进田埂——刀刃没入泥土,刀把上的红布在风中飘扬,像一朵永不熄灭的火苗。
他知道,江湖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但从今天起,所有的战斗,都将围绕着“护民”
“共生”
“生长”
展开——这是张石头用命换来的启示,是千万百姓在土里刨出的答案。
远处,第一缕阳光爬上“安民坊”
的牌坊,将“人”
字旗的影子拉得老长。
陆沉望着阳光下的麦田,忽然明白:真正的江湖大结局,从来不是胜负的定格,而是当所有的刀光剑影,都化作护苗的温柔,当所有的恩怨情仇,都融于人间的烟火。
立冬前夜,安民坊的粮仓堆得比屋檐还高,新收的粟米在麻袋里出“簌簌”
的轻响,像在提前庆祝冬日的安稳。
陆沉踩着薄霜走进粮仓,指尖拂过麻袋上的“安民”
印记——这是今年最后一批入库的粮食,足够坊内百姓和往来流民安稳过冬。
“沉叔,您看这是什么?”
阿狗抱着个木盒跑进来,盒子里装着枚铜制勋章,正面是禾苗缠剑的图案,背面刻着“青苗功”
四个字,“神机营刚送来的,说是女帝给您的‘青苗勋章’,全大乾就了三枚!”
陆沉笑着接过勋章,铜面冰凉,却比玄清门的掌门令牌更让人心暖。
他忽然看见勋章边缘刻着行小字:“以护生证江湖,以江湖护苍生”
,正是女帝亲笔的笔迹。
粮仓外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张石头的儿子正举着枚小勋章跑来,那是给护田孩童的“小青苗章”
,章面刻着简化的麦浪图案。
打谷场早已改成了“暖冬坊”
,苏明雪带着妇人们用新麦粉蒸馒头,蒸笼冒出的白汽混着桂花香飘向坊口。
前红泥帮的二当家正踩着梯子,往坊门挂“冬暖粮足”
的红灯笼,他的手指仍缠着防磨的布条,却把灯笼挂得笔直:“陆先生,今年的冻疮药备够了吗?我让弟兄们去山里采了些艾叶,能腌咸菜也能暖手脚。”
周明远抱着新做的木犁走进来,犁头擦得锃亮,犁柄上刻着“来年丰”
三个字:“这是按《护田经》改良的‘越冬犁’,冬天翻土保墒,开春就能直接下种。”
他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农具,每件上都有小小的“护”
字刻痕,“护田盟的人说,要把这些犁送到缺农具的邻县去,就像当年你们送麦种给我们一样。”
傍晚时分,坊外传来马车轱辘声。
神机营百户带着两车棉衣来了,车帘掀开,竟露出秦王叶嬴烈的笑脸:“女帝说安民坊的护田法子要在全国推广,本王特来学学怎么‘以麦稳江湖’。”
他身后跟着个捧着账簿的文书,正认真记录粮仓的储粮数,“顺便给孩子们带了天籁城的糖雪球,甜滋滋暖身子。”
孩子们立刻围上去抢糖雪球,张石头的儿子举着糖球跑到陆沉面前:“沉叔,秦王叔叔说,明年要在陇北和天籁城之间修‘护田道’,让麦种和农具能顺着道走,不用再怕山匪抢了!”
陆沉摸了摸孩子冻得通红的脸颊,看见远处叶嬴烈正跟老王头比划着什么,两人手里都捏着根麦秆,像在商量田埂的走向。
深夜的暖冬坊里,篝火噼啪作响。
陆沉给勋章系上红绳,挂在粮仓的梁柱上,勋章在火光里晃动,映得满仓粮食都泛着暖光。
阿狗抱着张石头的短刀坐在旁边,刀身的“护民”
二字在火光照耀下格外清晰:“沉叔,你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