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杭开秋暖 循环反复桂香与稻熟(2 / 3)
瓦砾堆上,你舀一勺我的,我尝一勺你的,最后异口同声:“加了桂花的更甜!”
秦军代表抹嘴:“粮仓借你们三个月,稻种记得多送点!”
联军代表点头:“栗子苗明天就给你们挖,记得教我们嫁接!”
破庙的石桌上堆着栗子、花生、野枣,楚怀瑾编的竹篮里装满了桂花,甜香混着笑声,把“谈判的严肃”
彻底泡成了“秋收茶话会”
的温馨。
连晚风吹过,都带着枣粥的甜,仿佛在说:输赢哪有暖胃的粥重要?
打仗的四日更像“秋日赶集”
:秦军攻城时专挑晴天,士兵们扛着梯子走到城下,梯子上还挂着装枣子的布袋,把昨天没扔完的枣子(代替石头)往上扔,喊着“接甜枣!
不谢!”
,然后就坐在桂花树下剥栗子,壳扔了一地像铺了层碎玉;联军在城头摆了晒谷的竹匾,金黄的谷子在阳光下闪着光,见秦军来了就扔两颗烤红薯,喊:“今天风大,谷子晒不干,早点收队帮我们翻谷!”
秦军还真扛着木耙来“攻城”
,边帮着翻谷边讨价还价:“翻完谷,栗子分我们一半!”
最“激烈”
的一次冲突,是为了抢晒谷场的最佳位置——那片地日照最长,谷子干得最快。
双方各搬了十张竹匾占地方,秦军摆左边,联军放右边,谁也不肯让。
结果太阳慢慢偏西,好位置空了出来,双方愣了愣,忽然都笑了,一起挪竹匾追着阳光跑,最后并排坐着晒谷子,边翻谷边聊“今年收成”
,连架都忘了吵。
秋风卷着桂花香飘过晒谷场,把“打仗”
的紧张吹成了“秋收协作”
的热闹。
楚凡在城头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楚怀瑾说:“再这么打下去,明年该合伙开个粮铺了。”
楚怀瑾啃着野枣点头:“就叫‘秦楚共粮仓’,保准火!”
叶嬴烈和楚凡的“主帅范儿”
早成了笑话。
叶嬴烈在营里教士兵用栗子炖鸡,楚凡在城头指导大家酿桂花酒;秦军的羊群下了小羊羔,叶嬴烈特意让人牵到联军营地“散步”
,让楚凡给小羊羔系个红绳;联军的桂花酒酿好了,楚凡派楚吞岳送了一坛过去,附纸条:“加了冰糖,暖身子。”
秋风把双方的敌意吹成了“互助日常”
。
秦军帮联军搭了晒谷架,联军给秦军送了腌桂花的坛子;田里的稻子熟了,双方一起割稻子,分粮食时还互相推让:“你们骑兵耗粮多,新米多拿点”
“你们伤兵怕冷,糯米归你们做年糕”
;连巡逻都变成了“结伴赏秋”
,秦军和联军的斥候碰了面,会一起捡片红叶当书签,分享彼此带的桂花糕。
四日一轮的循环里,士兵们搞起了“秋收联欢会”
:白天比赛割稻、打谷、摘果子,晚上围着篝火烤栗子讲故事。
秦军的士兵说西南的梯田,联军的士兵讲中原的集市,叶嬴烈和楚凡也会坐在火堆边听,偶尔插两句——叶嬴烈说“西南的稻子熟得晚”
,楚凡接“中原的麦子种得早”
,倒像两个老农在聊收成。
谈判时吵归吵,转头就互相帮衬。
秦军缺镰刀,叶嬴烈就让人去联军那边“借”
,还回来时总多带一把新磨的;联军少柴火,楚凡派士兵去秦军营地“讨”
,带回的柴捆里总藏着几颗烤栗子,甜得人眯起眼。
连双方的伤兵都混熟了,秦军伤兵帮联军伤兵捶背,联军伤兵给秦军伤兵缝补衣服。
初秋的晚风里,杭开城的田野飘着稻香。
叶嬴烈站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