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26章 文会(2 / 5)

加入书签

寸步难行。

    砚中墨已研得浓稠,笔尖悬了半晌,终于落下:

    庭隅立劲骨,

    四序自青青。

    岂惧风霜重,

    由来节概明。

    夫子踱至案前,目光扫过纸面,眉头微蹙:“‘劲骨’尚可,‘自青青’则流于浅白。

    ‘岂惧’、‘由来’直露少蕴,如村汉呼喝,非诗家语。

    试帖之‘破’,贵在含蓄点题,如云中龙爪,偶露峥嵘。

    ‘承’则需舒展意象,引经据典以厚其质。

    譬如‘岁寒’,非必实指风雪,乃喻世路艰险、节操之试也。

    可思孔子‘岁寒知松柏’、陶令‘凝霜殄异类’,化典入句,不着痕迹。”

    “你再好好练习,多写几篇,好好的找找感觉吧。”

    夫子甩下了一句话,便转头去教导其他蒙童了。

    王明远盯着自己那几行干巴巴的字,挫败感潮水般涌来。

    罢了!他心一横,另抽一纸,不再强求灵光乍现,提笔疾书:

    “松:虬枝、龙鳞、铁干、黛色、涛声、鹤伴、雪压、后凋……”

    又一行行罗列下去:“梅:疏影、暗香、玉魄、冰魂、驿使、孤山……”

    竹、兰、菊……乃至云霞星月、春水秋山,分门别类,将前人佳句里描摹物象的辞藻工整誊录。

    既然生不出锦绣心肠,便做个勤恳的“裁缝”!

    科考场上,不求字字珠玑惊风雨,但求拼凑稳妥,不出纰漏——总比交白卷强。

    热腾腾的《明远诗集词汇大注》便新鲜出炉了,看来以后得多学习,多多补充,后面就像字典一样从里面提取就行。

    ————————

    几日后散学时,夫子叫住了他。

    “休沐日随我去趟‘松泉书院’。”

    赵夫子捋着胡须,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光,又说到,“孙秀才设文会,邀我带你同去。”

    王明远一怔。

    松泉书院?那是镇上专门为了科举所设的书院吗,他刚开蒙的时候父亲还纠结要不要送他去孙秀才开设的书院,但是束脩太贵放弃的那个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