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卡壳的“心脏”(2 / 3)

加入书签

试保障部。部长一听要重新核查所有压力传感器的校准链路,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套系统运行三年了,从来没出过大问题。校准记录浩如烟海,从哪儿查起?”

“就从那零点三毫秒的延迟查起。”我调出赵工画的示意图。

“重点排查泄压阀控制回路与主传感器之间的时序匹配度,特别是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响应曲线。”

保障部长叹了口气:“我明白了。这就安排人分三班倒,把最近半年的所有校准数据重新过一遍。”

安顿好这边,我又马不停蹄地去找材料实验室。

如果真是扰动问题,可能需要调整燃烧室内部某个微小结构的材料特性。

实验室主任一听就摇头:“孙琳啊,材料改性不是儿戏,尤其是燃烧室这种核心部件,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是大改。”我解释,“赵工怀疑是某个导流槽的边界层在特定频率下产生了共振放大效应。”

“这倒是个新思路。我马上组织人做模拟分析,如果有可行性,连夜加工试样。”材料室主任此时像是被点燃了新希望。

回到试验车间已是深夜。赵工还趴在白板前,旁边扔了一地的草稿纸。

楚星河端着两碗泡面过来:“赵工,孙工,先垫垫肚子吧。”

赵工头也不抬:“放那儿吧。你来得正好,帮我跑个数据模型。”他扔给楚星河一张写满公式的纸。

“用最新校准数据,模拟一下在M数4.5、高度两万米条件下,这个微小涡旋的演化过程。”

楚星河接过纸,眼睛一亮:“好嘞!我这就去高性能计算中心排队。”

我看着这一老一少,心里有些感动。

赵工是所里有名的“倔头”,平时对年轻人要求严苛,但关键时刻,他敢于放手,也愿意倾听。

楚星河虽然资历浅,但脑子活、干劲足,正是攻坚克难最需要的新鲜血液。

凌晨三点,楚星河顶着黑眼圈冲进大厅:“赵工!模拟结果出来了!”

“那个涡旋确实存在,而且在特定频率下会被放大三倍以上,完全可能干扰主燃烧波!”

赵工一把抢过报告,快速浏览着,“好!好!方向对了!”他转向我,“孙琳,材料实验室那边有消息吗?”

我看了看手机:“半小时前发来消息,模拟显示表面处理方案可行,他们已经开始加工试样了。”

“太好了!”赵工长长舒了口气,这才感觉饿,端起已经凉透的泡面,三两口扒拉完。

“星河,再去泡两碗。孙琳,你也歇会儿。”

我们三人坐在试验台旁的简易折叠椅上,吃着泡面,一时无言。窗外,天色已微微发亮。

“赵工。”楚星河忍不住问,“如果这次真是这个微小涡旋的问题,那咱们之前的模型岂不是要推倒重来?”

赵工摇摇头:“不是推倒重来,是补充完善。任何理论模型都有其适用范围。”

“我们之前基于理想设计的模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且高效的。”

“但尖端技术,就是要突破那‘绝大多数’,去征服最后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

他看着我:“那个零点三毫秒的延迟,在常规测试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到了极限环境,就成了致命伤。搞科研,尤其是军工科研,容不得半点‘差不多’。”

我点点头,深有同感。

军工产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必须在最极端、最严酷的条件下,依然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可靠。

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对细节的苛求,是对每一个“微不足道”的零点三毫秒的穷追不舍。

天亮时分,材料实验室送来了加工好的试样。

软件中心也完成了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